波蘭報導文學作家沙博爾夫斯基,歷經波蘭政治轉型、母親失業、家庭顛簸,他如何以獨到觀點探討獨裁者的權謀?以及共產走向民主自由的轉型陣痛?
採訪這天,波蘭作家沙博爾夫斯基(Witold Szabłowski)前一天才剛抵達台灣,時差都還沒調好,一手拿著咖啡、一手拎著可樂。但訪談中那罐擺在桌上的可樂,他卻動也沒動,他說,如果知道有咖啡可以喝,他就不會買可樂,只是為了調時差用,不然對身體沒什麼用處。
這是沙博爾夫斯基第二次來台了,帶著二月在台灣剛出版的新書《克里姆林宮的餐桌》參加台北國際書展。他的作品總是用獨特的角度關注獨裁和自由的議題,例如《跳舞的熊》以熊的故事來講述東歐國家從共產走向民主自由的轉型不易;《獨裁者的廚師》是以廚師的觀點探討獨裁者如何誕生;而最新的這本,則是從俄羅斯美食,來看俄國侵略的暴行,這樣的主題,引起許多台灣讀者共鳴。
他對食物情有獨鍾,繼續聊起桌上那罐可樂,畢竟即使是一罐可樂,對他都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波蘭」近代經歷過血淚斑斑的歷史,一九三九年,德國入侵,二戰爆發,半個月後,這片土地又被蘇聯染指,成為西方國家眼中「共產鐵幕」中的一員。在沙博爾夫斯基童年,「可樂」對他來說不只是食物,更是波蘭從共產主義走向自由民主的象徵,十歲前的他,從來沒喝過可樂。
但是在八九年,沙博爾夫斯基才九歲,波蘭終於從赤色的「波蘭人民共和國」更名、改制成為民主的「波蘭共和國」。一夕之間,雜貨店所有物品突然下架,換上琳琅滿目的異國風情食品,「到處都是可口可樂,我就像站在糖果店的小孩一樣,看得目不轉睛。」所謂的自由經濟,對當時的他來說,就是可口可樂的味道。
親歷政治劇變 走過轉型陣痛
當時沙博爾夫斯基還是小孩子,波蘭變「自由」了,他終於嘗到了可樂甜滋滋的味道;與此同時,他的母親卻在經歷一場難以接受的劇變,他說,「那時可說是我媽人生中最低潮、最慘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