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職場十幾年的旅途裡,通常年底的考核評量,在年初的計劃評估中,就已經七成決定一切。」這是一位職場前輩曾經告訴我的一句話。換句話說,一個完善且可執行的職涯發展計畫,會是整個年度的成敗關鍵。
因此,計畫除了縝密,還要兼顧亮點。
疫情前,我常常有機會出國,有時候是出差,有時候是自助旅行,通常一年會旅行一次,並且提早半年安排好相關住宿及行程規劃。為了讓旅行更加精采,我會詢問當地朋友、或是曾經去過的人,也可能上網搜尋網友經驗,看Google評價,經過一番準備後,再決定每天大致的行程。當然旅行途中難免有些變化,但既然已經出發了,就敞開心胸,在不影響大方向情況下,享受每段難能可貴的轉折。
每次回國後,也會花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沉澱和整理,記錄旅行途中所見所聞,分享在自己的專欄上,通常迴響熱烈的文章,都兼顧三大特質:
- 旅行的照片夠特別(點)。
- 旅行的經歷較罕見(線)。
- 旅行的啟發有共鳴(面)。
如果轉換成職場術語,那就是「亮點」、「專業深度」和「影響力」。
每個人都需要行銷自己的想法,有時候一張照片,一切盡在不言中,因此高手級的行銷,圖片即說明一切。然而職場上的簡報,精美投影片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討論專業深度時,真功夫很快就會被人察覺,這時候只有透過多年的實力累積,才能應付各種情境。通過這兩層關卡後,還有整體評估,具體對公司的貢獻,是從點、線擴張到全面,唯有從骨子中看到深層轉變,才能發揮真正影響力。
之前在《天下學習》課程中看到一段話「知識+練習=能力」,這是初入職場時,必須經歷的學習過程,但隨著年齡和能力慢慢增長,接下來每個10年,都應該訂立目標。劉明雄老師建議,第一個10年,要在某個領域做到最強;第二個10年,領導力大於專業力;第三個10年,跨國工作拓展視野。
當然,這個目標並非適用於每個人,還要考慮團隊、市場及家庭等面向。有些目標聽起來很美好,但不一定可以執行;有些目標可執行,但競爭者眾多,就算完成了也不一定有顯著亮點;又或許目標美好且可執行,但需要投入較大心力,當下身體或家庭狀況不允許,只好有所取捨。因此在制定目標時,S.M.A.R.T原則是很重要的,也就是在一定資源及時間下,明確制定可衡量且可達成的相關方案。
承襲著以終為始的概念,如果決定了每個階段目標,你願意花多少時間規畫這趟旅程,確認「點」夠清楚呢?你願意花多少時間充實自己或是與前輩請益,即使遇到困難,還願意堅持到底,確定「線」夠專業且無可取代呢?你願意花多少時間嘗試及修正方向,紀錄並反思每個階段成果,確定「面」足以轉變公司體質並啟發所有人呢?就像自助旅行一樣,一旦搭上了飛機,在沒有改變行程的情況下,就已經決定這趟旅行的時間,既然已經投入了時間,就要讓這趟旅行無限精彩。
然後發現,在健康允許的條件下,旅行過後最大的受益人,是自己!無論是哪個頭銜,都是職涯探索道路上重要的養分,即使沒有得到,也有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