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傑的垃圾話大多是針對消費者而講,企圖讓他們了解T-Mobile 相對於Verizon 及AT&T 的競爭優勢。
但這種虛張聲勢還有第二種受眾—他的員工。「我卯足全力地對其他業者施壓,而他們非常喜歡我這麼做。」雷傑形容他經常造訪電話客服中心,那些戴著耳機的客服代表像迎接搖滾巨星般地歡迎他。
要激勵客服中心的員工比出高低並不容易,但客服代表若能親眼目睹執行長公開個人電子郵件地址,每天又在推特批評T-Mobile 的對手,就有提振士氣的作用。他們在每天早晨開始辛苦工作時,就會覺得有個明確的努力目標。
雷傑的噱頭,有的似乎顯得離經叛道。有一次,他租用空中噴煙寫字飛機,在AT&T總部上空噴出奚落羞辱該公司的話。在我與他碰面的前一周,雷傑在拍賣網站eBay 以2 萬1800 美元標下一個權利,讓他可在2016 年夏季奧運比賽期間,在美國代表隊跑者尼克.西蒙茲(Nick Symmonds)的肩膀貼一塊9 平方英吋的紋身貼紙。對雷傑來說,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在西蒙茲的手臂貼上T-Mobile 的商標。但在我們碰面的那天,雷傑說他在考慮不同的方案,一個推特追蹤者建議的方案—西蒙茲的紋身不必用來宣傳T-Mobile,乾脆就寫上「去XX的AT&T。」
除了尖酸調侃對手,對T-Mobile 這種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姿態也有幫助。關注體育新聞的人,想必都目睹過弱者敘事固有的吸引力—我們的本能反應會支持奪冠希望不大、有所謂「灰姑娘故事」的隊伍。學術研究顯示這種動能也會在企業界發揮作用。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教授妮魯.帕哈莉亞(Neeru Paharia)與同事研究,消費者為什麼對將自己擺在弱勢位置的公司有反應,以及如何反應。舉例來說,有個實驗是給書店老顧客發優惠券,他們發現消費者若被提醒,小書店的主要對手是「身價數十億美元的大企業」,會比收到中性聲明的顧客買得更多。研究人員寫道,除了聲援規模較小的獨立品牌,消費者「或許希望懲罰更強大的競爭對手,樂於看他們失敗,並從『對抗強權』中獲得一種滿足。在競爭的背景下,除了支持弱勢,消費者或許還想懲罰更有優勢地位、擁有太多權力的大型品牌。」
西雅圖市區華盛頓湖對面,有家公司一開始就是以弱者身分出現,如今卻是該領域中的霸主—亞馬遜。2014 年,我採訪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問到以鎖定對手為激勵手段的好處。「有些公司他們一早醒來,就是藉由思考競爭者是誰、如何打敗競爭者,來組織及建立內部思維。」貝佐斯告訴我,「那可能是非常有效的策略,但不是唯一的策略,也不是唯一的前進動力。真正在亞馬遜做出好成績的人,更偏向探索者心態。他們一早醒來淋浴時會想:『我們可以為顧客創造及發明什麼?』⋯⋯兩種模式都有效,而且可看到兩種模式都存在。(但是)如果要從這兩者挑一個,我喜歡看重顧客勝過看重競爭者⋯⋯當你是領導者,選擇看重顧客的文化效果較好。因為看重競爭者的文化有個問題,當自己登上頂尖一流地位後,瞬間就會像是失去了北極星。他們在淋浴時就沒有事情可想了。」貝佐斯說完後,仰天開懷大笑。
不過雷傑指出,鎖定敵人或對手的策略,未必就是以實際敵人為焦點;有時對手可能是一個令人振奮的看法或概念。雷傑在環球電訊任職期間,該公司很多時候都在破產邊緣徘徊,所以「破產」這個想法就成了敵人。其他執行長或許會十分激烈地針對像是「浪費」「背叛」「自滿」「官僚作風」等情況,並讓這些情況徹底成為「敵人」。
無論外人怎麼看待雷傑的行事作風,數據顯示他的做法奏效。
雷傑上任執行長時,T-Mobile 有3330 萬用戶;等到2016 年我們碰面時,用戶數已有6600 萬,公司股價更翻漲超過4 倍。不過這位執行長堅稱,說起挑釁對手,他這才只是剛開始而已。「關於解決顧客痛點的事,我們還有很多可以做,因為那些壞人總是對這些事顯得毫不在乎。」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社《致勝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