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趨勢下,青壯年勞動人口逐年減低,也讓中高齡者的就業議題浮上枱面。
但要如何幫助高齡者融入職場,打造多元年齡層的友善環境,是目前政府與企業迫在眉睫的重要課題。
隨著超高齡社會即將到來,如何形塑「熟年心生活」,使高齡者不被生理年齡所限制,秉持「吾齡」心態,樂於投入勞動參與,是我不斷思索的課題。
我去年曾於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引用OECD國家二○二○年高齡者勞動參與率數據,藉由比較各國六十五歲以上高齡者勞動參與率,向勞動部質詢「中高齡者續留或重返職場」的議題。其中,相較於韓國高齡者勞動參與率為三五.三%、冰島為三一.六%、日本為二五.五%,我國僅有八.八%,顯示在政策與就業環境上,仰賴現有《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成效依然不彰。
進一步探究韓國高齡者勞動參與率高的原因,我關注到兩則成功經驗。一是熟齡企業EverYoung,以五十五歲以上為聘僱對象,並以降低工時、減輕長者體力負荷等方式,佐以大量在職教育訓練、配合長者再就業的自我期許,進而率領高齡者為公司創造漂亮的營收成績單。二是首爾市的50+人才復興計畫,結合市區內學校與政府資源,改變傳統以長者就業媒合為重心的服務模式,強調熟齡族群的職涯探索,使其找到「我想做的工作」,並從中獲得被肯定的經驗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