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活在資訊爆炸時代,原來我一點都不重要

活在資訊爆炸時代,原來我一點都不重要
圖片僅示意

吳錦錩

職場

shutterstock

2022-07-29 09:34

疫情前,因為一個中國大陸參訪與考察工作,離開台灣12天,一鼓作氣地走訪了對岸的福州、北京、杭州這幾個城市,每座城市待上3天左右。我看了百貨商場、零售通路、文創園區、辦公大樓,有參訪、有考察、有商務會議、也有簽署合約。

 

挺興奮的,工作一來,我就啟動商業模式,工作狂上身;唯獨此次長達12天的海外出差,地點又是中國大陸,習慣的Line通訊、臉書、google電子郵件都無法順暢使用。

 

然後,偶爾利用翻牆軟體使用這幾個通訊與社交工具。這才發現,根本沒有幾個人找我,以及就算通訊與社交軟體裡出現訊息,大約有8成以上都是跟工作無關緊要的事情,包括早中晚的問候、分享趣聞,以及群組裡的對話也不是繞著我轉。這一看,心就更酸了,原來我沒有自己想像中來得重要。

 

想起2017年年中、暑假期間,我參加了人生第一次禪七,全程8天7夜禁語、吃素、每日靜坐10支香、聽經聞法與師父開釋;每日凌晨四點多起床,晚上九點多就寢。出發前,工作人員特別告訴我不能帶書去看,還說不會有時間看書也不會有心思想看書。全部關於禪七的要求均能遵守、亦無不舒服之感,唯獨不能看書,我稍稍有點兒失落,我幾乎天天閱讀,閱讀讓我保持著一種規律生活的表徵。

 

當然,也不能使用手機,因此結束禪七時的第一時間打開手機,電子郵件、通訊軟體、臉書的訊息幾乎在10分鐘之內全部看完;認真地說,應該是用一指神功就能滑完8天7夜的訊息量。我上回看過一個影片,21世紀每人一星期的訊息量,遠比18世紀的人一輩子訊息量還多;姑且不知道是如何統計、證據何在,兩個世紀之間訊息量差距,頗有感。

 

禪七之後,看到手機裡的訊息,兩件事情讓人有感而發,第一,原來我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重要,即使8天7夜少了我參與其中,無論是工作、生活、人際關係,這些平日裡的規律運作仍然如常。套句話,地球還是一樣繞著太陽轉,不是繞著我轉。對了,沒有一通電話打給我,我指的是用手機號碼打進來的電話。

 

第二,之所以能夠放心地、毫無掛念地參與8天7夜的禪七,正是因為這些平日裡的規律運作如常;沒有缺了誰就成不了局、沒有非要誰才能成局、也沒有只有誰才有局。這兩點領悟在禪七之後,更顯精進,然後將這兩個想法跟朋友們、學生們分享,他們紛紛都說:吳老師也太過感性,這世界不是本來就這樣嘛!

 

從工業革命走進電腦、資訊時代之後,資料、資訊、訊息量就一直倍增,到近期走了10幾年的數位時代,訊息量更是呈現指數暴增。想起1990年代末期大學畢業前夕,大學教授跟我們大四生說,將來不再是蒐集、找尋資料與資訊的時代,反而可能是花最多心力刪除資料與資訊,甚至必須阻擋過多訊息超載。

 

當時,無感。如今,不僅有感,還非常討厭;說不定不少人還會因此感到焦慮、不自在、煩惱。我們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是訊息製造者與接收者,也是訊息傳遞的主要媒介。儘管傳遞訊息的工具是資訊科技、手機載具、通訊軟體,也能夠透過人工智慧自動製造訊息與傳遞訊息,精密計算也帶有心機算計每個人的好惡,但是「決定接收、傳遞與刪除」仍然是我們自己。

 

課堂上,學生問了我「要如何不要被資訊掩沒」。我拿起保溫杯喝了口水,這是我不知道如何回應學生問題時慣用的手勢,增加思考時間;然後,我說:我也為資訊爆炸所苦,但是我能夠確定的是,為此關掉網路,如同因噎廢食;(指著學生)而且你能、你敢不打開手機回覆老師我的訊息嗎?

 

課堂上,大家都笑了,不只那位學生,幾乎全班異口同聲說「很難」,就算沒有回話的學生,也是露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其中,一位學生說:不用手機回覆老師訊息,難道我要隨身帶著一隻鴿子啊。

 

作者簡介_ 吳錦錩Peter Wu

台大國際企業學博士。現職身份多元、角色互換,除了專業,也講人生,享受自由。臉書:吳錦錩Peter Wu

延伸閱讀

食物豈止酸甜苦辣,人生不只喜怒哀樂
食物豈止酸甜苦辣,人生不只喜怒哀樂

2022-07-14

人到中年,不太快樂(驚嘆號!還是問號?)
人到中年,不太快樂(驚嘆號!還是問號?)

2022-07-01

其實一輩子也沒那麼長
其實一輩子也沒那麼長

2022-06-16

平凡簡單也可以很出色
平凡簡單也可以很出色

2022-06-02

職人精神的專業,讓人尊重
職人精神的專業,讓人尊重

202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