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當選中研院院士前,林昭庚就被國際譽為「中西醫結合之父」,他不僅以實證研究提升針灸治療安全性,更替中西醫創造對話平台,推動醫學進展。
「像我這樣土生土長,從中國醫藥大學大學部讀到博士,幾乎很少有人會當選院士,我很surprise(驚喜)!」七十六歲的新科中研院院士、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講座教授林昭庚,接受《今周刊》專訪時,總夾雜著三種語言,多數時候使用「下港腔」濃厚的台語,中文則是偶爾輔助的工具,但提到醫學專業名詞時,他又會自然地轉換成英語模式。
「中西合璧」的表達方式,恰好是林昭庚一生行醫研究的寫照。他是全國第一位中醫針灸博士,但近半世紀以來,一直致力於讓中醫與現代醫學對話,提升治療效率與安全性。
他運用西醫解剖學與電腦斷層掃描技術所做出的「胸背部各穴位安全深度研究」,是全球針灸教育的必讀教科書;他邀集多位專家合力完成的《中西醫病名對照大辭典》,更是讓中西醫首次擁有「共通語言」的工具書,也成為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重要參考資料。
二○一四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上,林昭庚以「針灸實證醫學在促進人類健康所扮演之角色」為題發表演說,是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首位受邀演講的學者;一七年,他又應WHO邀請,專題演講「針灸列入緊急救援醫療之應用」,在在顯示他的研究深受國際醫學界重視。
因此,當中研院七月七日公布第三十三屆院士名單,林昭庚名列生命科學組院士的消息傳出後,醫界多認為實至名歸,只有他本人表示「驚喜」。早在本次當選前,林昭庚甚至婉拒過兩次建議提名,他用台語形容,「要踮腳尖拿的東西,他絕對不會拿。」以此自謙資格不夠。
曾在酒家打工,掙錢養家完成學業
他的驚喜,或許與不起眼的出身背景有關。
林昭庚一九四七年出生在彰化縣秀水鄉,父親是接受日本教育的農田水利會總務長,家境小康。高中時代,他的父親因心血管疾病猝逝,家中六個子女頓失經濟依靠,只能靠母親務農負擔家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