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Works 每年都會舉辦基金股東感恩晚宴,感謝從 2012 年募得第一支 3.2 億基金以來,一路支持我們的全體基金股東。上禮拜我們舉辦了 2022 年感恩晚宴,剛好是十年里程碑,席間我回想起從當初篳路藍縷走到今日,真是感觸良多。
先說 AppWorks 在 2012 年募得的 Fund I,剛好在今年初完成所有投資案的退場,並把回收的資金全額分配給股東。計算起來,整個基金生命週期投資人共回收 1.4 倍。客觀來說,這表現並不算好,給股東的獲利只能說是勉強過得去。好在 Fund I 經營的過程中,我們學習很多,因此 2014 年募集的 15 億 Fund II,表現就大幅進步,目前為止分配 1.6 倍,總價值 3.2 倍,IRR 約 29% [1],與同期新興市場排行前四分之一的創投基金相比是平起平坐。到了 2018 年開始募集的 45 億 Fund III,我們又進步不少,目前為止 IRR 超過 80%,大幅領先同期前四分之一基金的表現。[2]
說這麼多是想表達,如果沒有當初的 Fund I,我們沒有機會嘗試、學習、進步,那麼就不會有後續 Fund II、Fund III 漸入佳境的成績,AppWorks 今天也不會成為過去十多年來,極少數在台灣成立,可以達到相當規模,活躍於區域、國際的創投機構。
所以趁著這個 AppWorks 機構化十年的里程碑,我想再次謝謝當初每一位支持 Fund I 的股東,沒有你們給的機會,就沒有今天的 AppWorks,我與 AppWorks 一輩子虧欠你們。其中,我尤其想感謝國泰金控蔡宗翰董事 (Joseph)、群聯電子潘健成執行長 (KS)、以及華威國際張景溢董事長 (Steven)。
2011 年下半,在奔波募集近兩年的 Fund I 正要簽約前夕,意外被國內某電子大廠董事長,與對岸工廠創辦人間的突發恩怨牽連,導致原先承諾領投的該大廠,最後一秒突然撤案,接著引發骨牌效應,相關跟投機構也紛紛卻步。
眼看 Fund I 必須回到原點,無法有管理費收入,向母親籌措,用以支持 AppWorks 初期營運的資金也將用盡,我急著四處討救兵。這時 Joseph、KS 與 Steven 三位白馬騎士登場,不僅不嫌棄我們缺乏過去創投實戰績效,也不擔心大廠變卦,完全支持我們催生台灣下一代新創生態的遠景,幾乎是用最友善的條件與最快的速度,幫我們把 Fund I 成立起來。
投資之後,三位白騎士與他們的企業都為 AppWorks 新創生態帶來極大價值。國泰金控旗下機構,在 Joseph 鼓勵下,許多與 AppWorks 新創展開合作,此外,國泰人壽也大方分享他們投資許多國際一流創投的經驗,加速我們機構化的進程。
群聯電子 KS 自己本身就是創業者出身,對幫助新創更是無比熱情。這些年來,不僅他自己與群聯,投資了許多 AppWorks 新創,KS 也經常義務來演講,分享創業經驗,或是私下提供創業者無價的諮詢與輔導。更重要的,他是馬來西亞僑胞,並不是台灣人,但他對於幫助台灣新創的投入與貢獻,恐怕贏過絕大多數本土企業家。
而華威與 Steven,由於是出資 Fund I 半數資金的主要投資人,從該基金成立後,便積極參與其投資審議會,讓我們從會議討論過程中,潛移默化、大量吸收他與華威夥伴們十多年來的創投經驗與觀念,讓我們功力大增。而我們 Fund I 幾個最終 IPO 的投資案,也多是在華威後續領投、輔導下,才能成功完成。
所以,如今回想起來,AppWorks 能有今天,真是幸運。在另一個平行時空,沒有這三位白馬騎士的出現,沒有 Fund I 全體股東的雪中送炭,AppWorks 到第三年就會斷炊,也不會在今日造就 435 家活躍新創、年產值 4,000 億台幣、總員工數超過 2 萬,如此具規模的生態系。
因此,我們只能感謝再感謝,謝謝 Joseph、謝謝 KS、謝謝 Steven,謝謝 AppWorks Funds 的每一位股東。除了全力為你們產生財務與策略價值,我也會把你們交給我的棒子,十倍奉還的傳下去,讓許許多多台灣、東南亞,認真幫助創業者的新興創投能成立、成長、茁壯,讓新創生態在我們的土地、以及這個區域生生不息,以報答你們當初的信任。
同時間,我們也會全力加速 AppWorks 的發展,希望下一個十年,讓你們看到十倍、百倍的 Impact。
Thank you for everything, our dear LPs. The next 10 years, we will do even more in return!
[1] IRR =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內部年化報酬率,也就是用本金為分母,去計算出來的每年收益率
[2] 同期新興市場排行前四分之一創投基金表現,主要由 Cambridge Associates 等顧問公司彙整公告,是新興市場創投業界的主要 Bench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