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二年七月九日,美國歌手巴布.狄倫在錄音室錄製歌曲《風中飄盪》,這首歌歌詞淺顯又深具寓意,引起跨時代、跨族群的共鳴,被視為民權歌曲代表作。
要寫多少歌才能成為歌神?可能只要一首歌!
有多少歌手能得諾貝爾文學獎?可能只有一個人!
一九六二年七月九日,巴布.狄倫(Bob Dylan)走進錄音室,錄下《風中飄盪》(Blowing in the Wind)。不知道這首歌的人,跟沒聽過貝多芬《命運交響曲》一樣,不知道人生錯過什麼。
原名勞勃.艾倫.齊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的狄倫,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一個東歐猶太移民家庭。收音機是他的兒時玩伴,高中組樂團,翻唱小理查(Little Richard)、貓王(Elvis Presley)的作品。
大學愛上鄉村歌曲,立志成為伍迪.蓋瑟瑞(Woody Guthrie)那樣偉大的民謠歌手。著迷英國詩人狄倫.湯瑪斯(Dylan Thomas)而改名。大學念一年就不念了,他前往紐約,拜訪臥病在床的蓋瑟瑞,然後在鄉村歌曲俱樂部林立的格林威治村落腳。
閱讀涉獵文史哲政
歌詞詩意 內涵廣闊
他閱讀文學、哲學、歷史、政治各類書籍,將這些養分放進創作,歌詞因此有寬廣的世界觀,像顆新星在格林威治村及各大校園發亮。
一九六二年四月,首張專輯發行一個多月後,狄倫在餐酒吧首次演唱他隨手拈來的《風中飄盪》,那時只有短短兩節曲譜。演出後,他再加入一節。六月,在季刊《Sing Out》發布,配上自己的評論:「除了答案在風中飄盪,我說不了什麼。我堅持它在風中,像一張被風吹得停不下來的紙,隨時可能落下⋯⋯,問題是當答案飄落下來時,沒人撿起它,任憑它再次飄走⋯⋯。」
一名高中生瓦耶特(Lorre Wyatt)聲稱自己才是原創者,說狄倫抄襲他,狄倫氣得半死。這首歌的精神,狄倫從《No More Auction Block》中取材,那是一首從英國逃到北美的奴隸他們所傳唱的歌曲,是一首加拿大的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