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三年五月九日,李昂.特雷門參加一場物理論文答辯會,此後一頭栽入電磁世界。
他是工程師,也是紅極一時的音樂家,也曾捲入大國角力,更帶動了流行音樂的趨勢。
人的創造力如何產生?因為玩。生活不只是生存,還有娛樂。人類是先發明琴,而後才發明弓。先想要釀酒,才搞出農耕。
一九一三年五月九日,李昂.特雷門(Leon Theremin)參加俄國物理學家約費(Abram Ioffe)的論文答辯會。約費口中的電磁世界,讓特雷門著迷,決定一頭栽進去鑽研。他因此設計出世界第一個電子樂器「特雷門琴」。
一八九六年,特雷門出生在俄國聖彼得堡,他最喜歡兩樣聽起來毫不相干的東西:電路和音樂。七歲第一次接觸電學,九歲學音樂。
十七歲參加約費的論文答辯。約費當過德國物理學家倫琴(Wilhelm Röntgen)的助理,是俄國電磁學的領導人物。特雷門受到約費啟發,科學和生活息息相關!
高中畢業,他進入音樂學院,兩年後獲得大提琴演奏學位,再到大學理工學院讀書。中間一戰爆發,被徵召入伍,成為軍用無線電工程師。
雙手召喚旋律的「科學魔法」
一通電話打來,是約費,問他願不願意到實驗室工作?他回俄國莫斯科,在約費的底下做實驗。一九一九年,他製作電子振盪器,添加電路時,有雜音干擾。他發現雜音頻率會隨著他的動作不同,有高低、大小聲變化。他擺弄雙手,奇怪的聲音變成一段旋律!他將聲音放大,掌握控制方法。動作像指揮家,指揮電磁唱出美妙的音樂。
新發明外型像木箱,上方有金屬天線。演奏時不用任何琴弦或鍵盤,只要揮舞空氣,電音就能流出,雙手像施法,聲音像橫空出現。約費很驚奇,召集實驗室的科學家都來聽,特雷門演奏法國作曲家聖桑的《天鵝》,博得熱烈掌聲。
全新的聲音在實驗室誕生!對比傳統樂器,它就像科學怪人在唱歌。原理是天線四周的弱電磁場和人體靜電互動,演奏者用手與天線的距離,影響迴路的振盪頻率,發出迷幻的樂音。他實現了夢想——用電子科學創造音樂。
一九二○年,特雷門舉辦首場音樂會,之後他在英、法、德巡迴演出,再以俄國公民身分移居美國,成立公司,生產特雷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