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貝多芬的第五號《命運》、第六號《田園》同時首演,是音樂史上重要一刻。
他二十七歲聽力惡化,只能用觸覺記憶彈琴,但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絕不屈服。」
反過來扼住命運的咽喉!不要讓它屈服你,反過來征服它!
一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是音樂史上重大的日子。貝多芬的第五號《命運》、第六號《田園》同時首演。
音樂會四小時,上半場演《田園》,重頭戲在下半場的《命運》。觀眾沒聽過這樣的曲子,滿腦子問號。用G、降E、F、D四個音,以及短、短、短、長的節奏開始,如同「命運叩門」的旋律,延續在整首曲中,不停重複。搖滾樂、流行文化、電影都聽得到這旋律。它是貝多芬永恆的記號!
一七七○年,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昂,爸爸是音樂老師、酒鬼和「虎爸」。爸爸要把他培養成莫札特第二,加倍鞭打嚴教,常常半夜被叫醒,邊哭邊練琴。一個孩子居然能撐過去,而且不恨音樂。房東的女兒笑他髒,他說:「等我成為偉人,沒有人會在乎這個。」七歲第一次公開演奏,十歲技壓家鄉所有老師。
人們說 他的悲愴源自孤傲
二十二歲到維也納,拜「交響樂之父」海頓為師,但他討厭綁手綁腳,不到一年師生決裂。他的聲名已經響遍維也納,最驚人的是現場即興演奏。
一七九九年,發表鋼琴奏鳴曲《悲愴》,沒人聽過這樣濃烈表達情感的曲目。這之前,音樂是貴族生活的點綴,或是宗教崇拜用的聖樂。貝多芬卻用音樂表現自我,《悲愴》就像一個故事,第一樂章傾訴悲慟,第二樂章溫柔低語,第三樂章重獲力量,在活潑快板中,激動收尾,音樂家從此開始寫抒發自我的曲子。這與法國大革命有關,音樂家不再只服務貴族和教會,轉向自由創作。從貝多芬開始,音樂脫離理性的「古典時期」,進入歌頌激情的「浪漫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