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今天賺到一輛BMW,家裡別的沒有就是有錢!」不到5年賠光家產,一夜中風...麵包師傅炒股啟示錄

「今天賺到一輛BMW,家裡別的沒有就是有錢!」不到5年賠光家產,一夜中風...麵包師傅炒股啟示錄

吳家揚

台股

shutterstock

2021-09-22 17:06

作者吳家揚從高中開始接觸股市,因為工作和投資安排得當,37歲財富自由,42歲開始享受退休樂透人生。但其實他年輕時,曾經一度家道中落,父親炒股遇到股市崩盤,父母一生的財富都輸在股市中。

 

拚經濟的時代,大家都是能拚就拚,我家前門賣麵包和雜貨,屋後則是麵包烘焙場所,麵包最大宗的是出貨到學校。上小學後,麵包生意越來越好,父母親都是從早忙到晚,我小學二年級起放學就要先回家當小童工幫忙做麵包。

 

到我高中時,家裡經濟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1986年,我上高二,股市還在大約加權指數900點左右的價位,全民炒股變全民運動,我家人也不例外。

 

我父親那時在股市很容易就賺到大錢,也變得很輕忽。有時候我看完技術分析後,叫他要保守以對,常和他不同調。

 

考研究所時第一次遇上股市大崩盤

 

在我大三到準備研究考試期間,台股處在極度瘋狂的狀態。當時玩大家樂、簽賭六合彩的人,都放棄他們的「本業」而改玩股票。到處都有股神,投資不問能力問鬼神,極度瘋狂。我在圖書館苦讀的1990 年,台股指數創下歷史新高12,682 點,然後崩盤。

 

如果從指數變化來看,就會知道這是瘋狂的年代。台股從1962 年開市,大盤指數走了24 年,在1986 年首次突破1,000點,但隨後只花了4 年時間,1990 年就創下12,682 台股歷史高點,4 年推升指數上漲超過11 倍。

 

我父母也參與了這場股市浪潮,並且下場淒慘。揉麵團要力氣,在烤箱前要揮汗如雨,股票買賣只要來回幾通電話,戶頭裡數字就多出好多錢,這樣還要賣命做麵包嗎?我父親沒有停工不做麵包,但也沒停下股票交易買賣。

 

盛時,我父親意氣風發地對鄰居說:「家裡什麼都沒有就是有錢,今天賺到一輛BMW。」

 

我不知道那天他受了什麼刺激或心態如何,但他是一個「惜字如金」不輕易開口的人。他沉默寡言的程度,這輩子和我說話的時間全部加起來,絕對不會超過10 分鐘。

 

一個不懂股票的人,莫名就賺到錢,也不知道那些公司在幹什麼,當然更看不懂財報,大錢就這樣賺進來了。不知道要守住財富,這早晚會出事情。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清代小說家孔尚任在《桃花扇》裡這樣喟嘆。書裡面說的是「把五十年興亡看飽」,但有些時候,命運的轉折點來得是又兇又急,讓人連回神都來不及。

 

1988 年9 月24 日下午,因為財政部長郭婉容宣布股票交易要從1989 年元旦開始課徵證所稅,1988 年9 月26 日起台股無量下跌連續19 天。後來政府救市,取消證所稅,才又大幅反彈,直到1990 年2 月12 日的12,682 點。之後開始跌到1990 年10月1 日的2,560 點,大多頭行情告終。

 

指數歷史高點,直到2020年7 月28 日,在台積電466.5 元帶動下,才打破30 年的紀錄,「重返榮耀」達到13,031 點。

 

現在指數頻創新高已超越18,000點,而12,682 已經變成中長期的大底部。目前歷史紀錄為2021年7 月15 日的18,034 點,近期台股與國際股市很強勢,應該有機會持續往上走。

 

這一次崩盤,許多人自殺或崩潰而住進精神病院療養。我父親曾經賺到的不但吐回去,還大賠鄉下幾棟房子和一大塊市區值錢的土地,主因是融資斷頭。父親壓力大也因此中風,人生急轉直下。家裡短短5 年不到的時間樓起樓塌,而我本來打算出國念博士的計畫就此中斷。

 

第一次遇到股市大崩盤,我個人投資受的傷並不重,學生資金本來就有限,沒有融資的話,就不會傷到見骨。但最主要是我當時想要經濟獨立,投資每獲利10%我就會賣股,從股市中每月提取生活費用。獲利10%落袋為安,我依循著這樣的操作邏輯,夠簡單也實用。

 

我選擇賺價差而不是存股。不是存股不好,而是股市就是我打工的地方,我需要從這裡領取生活費或零用金。雖然只是大學生,但從大一起過年我會包紅包給父母和晚輩,基本行情是長輩2,000 元,晚輩1,000 元,金額雖然不高,但這是大學生的誠意。股市崩盤,家中經濟一落千丈。家裡本業還留著,歸零重新來。

 

投資股票心態很重要

 

「在市場面前要謙卑。」「賺到的錢要用在自己身上,不要只成為紙上富貴。」這是我給自己的話,畢竟「股市多頭時,到處都有股神」,但如巴菲特名言:「在退潮時,才知道誰在裸泳。」

 

在股市30 多年,歷經多次崩盤,我還存活於股市中,主要是將賺來的錢,90%以上真的存了下來。1990 年父親賠掉的錢,2006 年再次回到我的手中,浪費「兩代人,16 年的努力」。所以每次崩盤時,都是財富重分配的最佳時機。

 

投資要有一套自己的論述能力,千萬不要只盯著不斷跳動的數字,而影響了判斷。現在看到的數字和一年後看到的數字可能差不多,但如果一年來殺進殺出,或許已經橫屍遍野,錢都不見了。

 

作者簡介_吳家揚

台大化學研究所、交大經營管理研究所,雙碩士;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商學院和中國北京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短期進修。

34歲參加經濟部跨領域科技管理專案(MMOT),人生眼界大開。因工作和投資得當,37歲財富自由,42歲從半導體業退休。享受樂透人生已超過10年,是跨領域終身學習實踐者,目前致力於投資理財教育的推廣。媒體專訪和演講邀約,經驗分享不間斷。

高中時代(1986年)即投入股市,台股資歷35年,對股票投資情有獨鍾且具心得。擁有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SIA(證券投資分析人員)、保險、期貨、信託等15張金融保險證照,具銷售台灣任何金融保險商品資格。

現為《今周刊》幸福熟齡專欄作家。曾登上《民報》34期、《Money錢》提前退休的42歲工程師教我的財富5堂課、《優渥誌_優CARE》三十歲前存到3000萬的7招致富術封面。

FB粉絲專頁:吳家揚的樂透人生。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人生五張表,你也可以FIRE:打造富足生活的使用說明書

 

 

尤其,肺癌近年躍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二一年擠下蟬聯十五年榜首的大腸癌,成為新癌王。但相較常見的大腸癌、乳癌、口腔癌、子宮頸癌等篩檢,可在診所直接使用腸鏡、X光、黏膜或抹片等工具;用於篩檢早期肺癌的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受到《 特管法》限制,只能在醫院進行,形成高檢驗門檻。

 

台北國泰醫院胸腔科、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教授級顧問醫師蔡俊明點出,政府對LDCT的限制是基於輻射控管,但近年LDCT輻射劑量愈來愈低,且每次檢驗都要登錄衛福部系統,安全管理已不是問題。

 

「鄉村要有普及性,都市要有便利性。」蔡俊明認為應鬆綁規定,開放診所、健檢機構及巡迴車等多元方式,讓醫療資源觸及各地需要的民眾,有助於自我健康管理。但是,他也強調,提升篩檢可近性,是為了增加高風險族群的檢驗管道,不等於推廣「普篩」,一般民眾應該依疾病預防、個人健康管理,自主決定是否受檢。

 

然而,國內高階檢驗設備資源,是否真的量能不足或分配不均,醫界也有不同觀點。

 

「以電腦斷層儀器來說,比較少有偏遠地區缺乏的問題。」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賴俊良觀察,偏鄉地區人口數較少,加上斷層掃描並非「即刻所需」且頻繁的檢查項目,以地區醫院的設備量能,應足以因應地方需求,若在偏鄉開放廣設儀器,對醫療機構也不敷成本。

 

提升多元化篩檢可近性

應不分層級回歸安全標準

 

那麼,若開放巡迴車設置斷層儀器,鎖定高風險族群巡迴篩檢,是否為解決偏鄉需求的折衷作法?

 

衛福部說明,依據目前《特管法》,其實「沒有限制」斷層掃描等儀器安裝在巡迴車上。只是巡迴車多為貨櫃或大巴士型,車體總長度至少逾十公尺,考量國內山地、偏鄉地區道路狀況,環境上恐怕也不適合發展,國內醫院設置類似巡迴車,仍應審慎評估效益。

 

賴俊良也提醒,若要推動斷層儀器巡迴車,醫院應先盤點:有篩檢需求的民眾數量,是否已經多到會排擠醫院原有病人的需求?若有必要分流,才需進一步考慮設置巡迴車。

 

不過,陳玉珍仍認為,與其醫院、診所「一刀切」,不如訂定好安全標準較重要。既然重點在輻射安全,就應訂好控管標準,確實監督落實狀況,只要基層機構能做到,中央沒有理由禁止,尤其目前安全規範已很嚴格,「大家照著規範做就好了」。

 

她強調,即使法規放寬,也不代表診所就會廣泛設置,一定會照機構能力、地方民眾的需求購置,政府不該再僅限醫院使用,造成特定地區檢驗阻礙。

 

一項法規若只從儀器技術的角度嚴加規範,可能變相加劇醫療資源的城鄉差距,政府須盤點釐清偏鄉相關儀器的分配問題,為民眾提供更多元的醫療檢查途徑。

延伸閱讀
買60萬國產車,養車10年花費驚人!他42歲就退休:避開人生8個錢坑,提前10年財富自由
買60萬國產車,養車10年花費驚人!他42歲就退休:避開人生8個錢坑,提前10年財富自由

2021-09-13

母親臥床10幾年,兒子燒掉400多萬嚇到:幫全家買44張保單,保險存下2200萬「我不要再拖累家人」
母親臥床10幾年,兒子燒掉400多萬嚇到:幫全家買44張保單,保險存下2200萬「我不要再拖累家人」

2021-08-30

「麵包師傅之子」37歲財富自由、42歲提早退休:投資小賠小賺99次,大賺1次,人生變彩色
「麵包師傅之子」37歲財富自由、42歲提早退休:投資小賠小賺99次,大賺1次,人生變彩色

2021-08-10

24年勞保全數泡湯?54歲身故家屬竟領不到一毛錢!被資遣後亂投工會=最慘下場!3大陷阱一定要知道
24年勞保全數泡湯?54歲身故家屬竟領不到一毛錢!被資遣後亂投工會=最慘下場!3大陷阱一定要知道

2025-04-25

退休前竟診斷出癌末,打拼一輩子的辛苦錢「勞保」該怎麼領?「生前領vs.死後領」:選錯少領64萬
退休前竟診斷出癌末,打拼一輩子的辛苦錢「勞保」該怎麼領?「生前領vs.死後領」:選錯少領64萬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