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很重要,但需要見識才能活用。如果少了膽識,應該什麼都不會發生……
西方有句俗諺:「當你手中有支鎯頭,所有東西看起來都像是釘子」。最近美軍從阿富汗的撤軍所引發的分析與反思,更能看出過去半個世紀美國在世界的策略是北風還是太陽。這種思維與行動模式何嘗不是我們在企業經營模式中常見的場景。
一般人常用同一種思維和同一種方式在不同的環境中經營企業,這是企業接班之所以成為一個重要議題的原因之一,因為兩代的思維與作法不同,手中的工具影響著對問題的解讀。但無論如何接班,總離不開實現經營企業的核心理念。
企業經營的核心理念是什麼?「短期利益最大化」?「長期利益最大化」?「股東權益最大化」?「善盡社會責任」?「永續經營」?
不同規模的企業可能因為外在條件的不同,會有些差異。但一般在日常管理時,思考和決策的「短期」決策可能多些,如果各位的決策都屬於重要的,而非緊急的。讓我先恭喜各位!因為「重要」的決策,常常不會是「緊急」的決策。高階管理者著重的是「戰爭」而不只是「戰役」的勝利。如果只是期待眼前每場戰役的勝利,就很難有全面戰爭的獲勝。這是標準的「梯度下降法」(steepest descent)的現象,也是歷史在教導我們的。也就是說如果總是注意「短期利益最大化」的企業,在資源配置和企業經營方向,不會走向「永續經營」的方向。
坊間充斥著各種經營管理的書籍,有許多成功企業和經營者的自傳或經驗分享。我就很喜歡「成為賈伯斯」(Becoming Steve Jobs)這本書,讀起來真過癮,也學到不少,但可用的卻不多。因為我不是賈伯斯,也沒在經營蘋果,更不用說蘋果現在面對的問題和當年已經完全不同。「成功無法複製,但失敗卻有高度的共同性」。這是在學習中,注意失敗(誤區)的部分更該重於成功的個案。很可惜,失敗的個案很少會寫成書,也不太有人談,這是一個好的學程與一般學程很大差別的地方。知識很重要,但少了實務的經驗分析,知識就只成了分享的素材。所謂「知識,見識,膽識」的差別即在此。知識很重要,但需要見識才能活用。如果少了膽識,應該什麼都不會發生。
新冠疫情肆虐,許多產業受創極深。但更大的影響是企業經營與管理的方式有個典範式的移轉(paradigm shift)。大多數的企業都必須經歷新的管理模式,在家工作,視訊會議,網路協作等等。這些改變其中最深的挑戰是各企業要如何有效的推動工作?如何評量員工的績效?或是要如何讓員工能夠不需要被評量而能主動的與同事合作完成工作?這些都會直接與間接的影響成本,獲利,更重要的是士氣與企業文化。因爲唯有好的企業文化才能確保「永續經營」。
建立好的企業文化是個值得用心思考的課題,所有經過時間考驗的成功企業,沒有一個不是靠企業文化熬過企業危機。企業的氣夠長,就一定會經歷危機。因為市場的變遷,科技的發展,人事的更替種種都在企業的發展途中放下阻礙或是機會。端看企業本身的體質與領導人的知識,見識,膽識,價值與毅力如何來應用。
企業的體質與企業的人才有著重要的關係。當人工智慧與自動化科技快速發展與結合的當下,員工的「能力」不停地重新被定義。但唯有品格,倫理與學習的能力是不變而且越來越重要。一棟樓是由一塊一塊的基石搭建起來的,如果有些不良的基石,樓蓋得越高,倒塌的機會就越大。同理,一個企業越大,企業的文化就越重要,也就是企業所在乎的價值是什麼就越來越關鍵。
永續經營的企業,一定會遇見危機。於是除了平時的經營績效外,如何轉化危機成為契機,是每個永續的企業所必須擁有的體質和基本功。於是公司同仁的人品端正,價值同步與人文修養,是所有企業的成功要素。尤其在科技快速發展的當下,更形關鍵。
台積電張忠謀先生多次公開提到的,麻省理工學院學到的理工知識,隨科技發展逐漸跟不上時代,但哈佛那年的通識教育,就像作家海明威稱巴黎生活為一段「可帶走的盛宴」,影響他至今,也影響著台積電的發展,高度以及一些重要的決策。
通識教育所談的其實就是強化人品,道德,倫理以及價值觀。在學習各種管理知識的同時,能同時強化「見識」,「膽識」與「價值觀」就決定了一個學程的特色與高度。至於「毅力」就得靠困難與挫折來磨練了。
延伸閱讀》黑天鵝效應下的混亂狀態,中小企業靠「它」找到經營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