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發呆滑手機,沒做事卻直喊累」看不慣同事摸魚的你 背後殘酷真相是:自己還沒搞懂公司文化

「發呆滑手機,沒做事卻直喊累」看不慣同事摸魚的你 背後殘酷真相是:自己還沒搞懂公司文化

2021-07-02 16:03

職場上有各式各樣的人,每個人的做事方式、風格迥異,難免會遇到與自己「八字不合」的人,相處過程還會產生不少摩擦,一名在新竹工作的上班族就抱怨,自己的部門有「超級戲精」,在公司大半天時間都在發呆、滑手機,快到下班的時候就開始裝忙,甚至還對準時下班的同事酸言酸語,讓他看不下去。

雖然不少網友認為「管太多」、「別理他就好」,但同處一間辦公室難免要合作,該如何撇開私人情緒共事?又為何同事摸魚,卻沒有主管制止呢?

 

一名在新竹打拚的上班族,日前在PTT上發文抱怨,自己的部門是個幸福單位,平常工作大概5點半、6點就能準時下班,偏偏有一位被他稱是「超級戲精」的同事,整天上班都是發呆、滑手機,不然就是開個文件、戴耳機放空,一直摸魚到快要下班前,先外出買晚餐飽餐一頓後才開始加班做事,直到全公司的人都走光。

 

「邊做邊嚷嚷自己很忙怕大家不知道」原PO忿忿不平的直指該名同事,除了加班不斷碎念外,還會在老闆面前對認真工作、準時下班的人酸言酸語。這些話聽在原PO耳裡很不舒服,想直接找當事人說清楚、講明白,但其他同事則認為「默默看那人扮演小丑就好」,讓他擔心,如果公司越來越多這種人進來,部門原本良好的風氣會被破壞,因此想詢問大家都遇到這樣子的同事,該如何與之共處?

 

PO文一出掀起不小討論,有的人認為原PO畢竟不是主管未免管太多,「你的薪水有進來嗎?有進來就好」、「領員工薪水不用操老闆心,他這樣裝忙更累沒騙你」、「管好你自己就好了啦,風氣變壞?你不會離職?」,也有的人覺得「傻傻的,這樣的人,才做得久、升得快!」、「不要以為主管對戲精的行為會真的都不知道」、「主管不吃這一套自然這種行為會變少,你不用管他」、「這樣才是模範勞工」。

 

搞不懂公司文化? 你的認真可能會「害死自己」

 

 

知名部落客黃大米在《今周刊—同事摸魚,為什麼主管都不管?職場啟示:當整間公司的人都在鬼混,你的認真就是錯的》一文中曾表示,當你任職於某間公司,就必須接受這間公司的文化,而文化是不太可能因為一個人就被輕易改變的,擔任職員的你只能選擇「妥協」或者「逐漸改變」。

 

黃大米指出,「做事情永遠比不上做人重要」、「不公平才是職場的常態」,主管也是人會需要朋友,如果這個屬下可以陪他玩耍、聊天,在主管心裡就有一定的重要程度。

 

「認真是個美德,我從不否認,但很多時候,你要在公司活的好,認真之前請先觀察公司整體情況,否則你的認真可能讓你心生怨懟,更可能會害死你」,黃大米表示,職場上留下來的人都沒有錯,所有的錯就算是莫須有,都是離開的人必須扛的。

 

與同事合不來好痛苦 4方法化解內心糾結

 

「他人不壞,但我們就是處不來」每個人在社會上、生活中難免會遇到與自己「八字不合」的人,恰巧這個人是自己的同事,偶爾有必須要合作共事的機會,或許你可以靠4種方式問問自己、緩解尷尬不適的情緒。

 

 

首先,靜下心來問問自己,是「同事討厭你」還是兩個人因為個性或價值觀相左而導致,畢竟不合不會是「單方面」的問題,也藉此問問身旁的人對自己的評價,是不是個性容易招來衝突或誤會。

 

再者,不應該強求每個人都要喜歡自己,也沒有人是完美的,包容別人不同的價值觀與處事風格,在對話、相處過程中圓融點,都有助修補雙方的關係。

 

若是在公事交流時發現雙方飄散著濃厚的「煙硝味」,別再貿然與他人爭執,就事論事、快速拉回主題,可以避免無謂的衝突。

 

最後,必須要不斷提醒自己,就算面對別人的明褒暗貶或是冷嘲熱諷,「看破但不說破」當個聰明的傻子,可以參考但別因為他人的言語影響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有時候反而更可以展現自己的大度,用平常心去面對職場或生活中的大小事。

第二季通常是電子業淡季,今年又適逢鴻海出貨主力產品——蘋果iPhoneX銷售陷入低潮,理應是堅守待變之際。然而,鴻海第二季研發費用卻較去年同期大增十九%,達一七三.九億元。推銷費用判斷可能在諾基亞(Nokia)品牌上砸不少錢,也激增六六%,高達九十一.三億元,導致整體營業費較去年增加七十一億元,成為第二季營業利益較去年同期銳減三六%的主要原因。

 

鴻海,年營收四.七兆元新台幣,相當於台灣一年GDP(國內生產毛額)四分之一強的民營企業龍頭。董事長郭台銘,馬不停蹄全球征戰,一個可以從早上九點工作到晚上十一點,堪稱台灣最宵旰勤勞的企業家。一個戰戰兢兢的指揮官,帶領著一支長久以來所向披靡的企業部隊,如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經營瓶頸,他們到底是遇上了什麼麻煩?抑或,裡面有不為人知的內情?

 

鴻海

▲點圖放大

 

短期挑戰》藉「關燈工廠」 紓解中國勞力成本    

 

鴻海第二季單季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六.八%下滑至五.六%,這導致,儘管今年第二季營收以一兆七九四億元,年增率十七%,還創了歷年來第二季的新高,但毛利為六○七.九億元,卻較去年同期衰退了三.一%。

 

「毛利率不如預期有三個原因:第一,蘋果iPhone X備抵存貨損失;第二,中國勞工成本增加;第三,零組件漲價。」元大投顧總經理陳豊丰在最新發布的鴻海報告寫道。

 

的確,這是橫在郭台銘眼前短期挑戰的三道陰影。不過,iPhoneX推出以來銷售不如預期,蘋果計畫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價格更犀利的新機,而且確定鴻海依然是主要組裝廠,可望扳回頹勢。鴻海七月營收達三九五五億元,年增率勁揚二五.六%,開始反映了蘋果新機的備貨效應。

 

至於中國勞工成本增加,鴻海生產自動化的「關燈工廠」政策,已經具體而微地反映在集團員工總人數上。

 

因為,根據鴻海年報,二○一四年,鴻海員工總數高達九十萬人,其中作業員達七十四萬人。時至一七年底,員工總人數為八十萬人,作業員占六十四萬九千多人。一直到今年四月底時,員工總數進一步下降至六十萬四千多人,作業員更大減至四十六萬人。

 

換言之,短短四年間,鴻海員工總人數精簡了三三%,近三十萬人之多。然而,同期間,鴻海營收卻從四.二兆元成長至四.七兆元。因此,勞動成本增加的挑戰,可望隨著自動化腳步逐漸紓解。

 

零組件,特別是部分半導體與電阻、電容器被動元件漲價,的確讓像鴻海這樣的電子產品製造廠頗傷腦筋。不過,放眼全球電子專業製造產業(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EMS)中,從塑料件、金屬件、印刷電路板到模組,鴻海一條龍式生產的高自給率冠於同業,又居全球EMS近四○%的市占率,議價優勢自不待言。零組件漲價的衝擊,應有機會藉產品出貨價的調漲逐漸彌補過來。

 

鴻海

▲點圖放大

 

中期挑戰》中國手機代工廠搶單 富智康大虧

 

短期挑戰為郭台銘帶來的三道陰影,可望藉鴻海現有的競爭優勢逐漸化解。然而,中期挑戰另外帶來的兩道陰影——中國手機代工廠大軍壓境,以及台灣同業分食蘋果iPhone手機代工訂單,相對棘手許多。

 

棘手程度可從鴻海持股六二.八%,在香港上市的手機製造代工廠富智康財報看到端倪。

 

富智康主要是為小米、華為、OPPO、中興、聯想、索尼等非蘋果手機品牌進行設計代工製造。該公司一七年營收成長逾一倍,達三六○○億元新台幣,表現耀眼,卻出現了五年來首度虧損,且大虧一五七億元。

 

今年上半年,富智康營收成長依舊強勁,達一九九八億元新台幣,但失血仍未有止住跡象,大虧一○三億元。伴隨營運虧損而來的是股價頻頻破底,目前跌至一港幣出頭,相較○六年最高峰的二十五元港幣,慘跌九六%。

 

有香港分析師指出,富智康股價已跌過頭,公司在扣除負債後,現金部位遠高於市值,有被大股東收購下市私有化的可能。根據鴻海半年報所載,截至六月三十日,富智康淨值達八四二.八億元新台幣,現金部位達五八三億元,但股票市值僅剩三二五億元。

 

富智康慘烈的業績,反映了隨著中國本土手機代工製造大廠的崛起,加上智慧型手機因市場飽和呈現成長停滯,手機製造產業已成了十足的紅海市場。

 

一七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總出貨量為十四.六億支,較前一年衰退○.五%,但中國手機代工廠挾低價搶單,卻反而逆向高度成長。

 

如製造總部設在浙江嘉興市的聞泰科技,一七年手機出貨量達八三七○萬支,年增率二八%。華勤出貨量計七九一○萬支,年增率達三七%。加上龍旗、與德與天瓏,這些我們迄今聽來仍很陌生的中國手機代工製造公司,中國前五大手機代工廠去年總出貨量已達二.三億支,占全球手機總出貨量的十五.七%。

 

面對中國手機代工大軍壓境,富智康企圖跨入手機經銷與品牌經營突破困局。在印度市場,富智康建置自己的手機物流與分銷體系,企圖複製一個「聯強」(台灣規模最大的3C產品經銷商),但頭幾年需要砸大錢建立倉儲、車隊、設立據點,只有燒錢的份,沒有賺錢的份。而且深耕印度手機零售市場同時,又遇到盧布貶值,光第二季就提列近二十七億元新台幣匯損。

 

至於一六年以約一百億元新台幣代價,自微軟買下諾基亞功能性手機業務以及品牌授權,再透過入股芬蘭新創公司HMD Global,由HMD操刀諾基亞品牌經營,迄今也彷彿踏入錢坑。

 

諾基亞

外媒擔心,要讓諾基亞起死回升,鴻海可能陷入大錢坑。(圖片提供/Nokia Mobile)

 

富智康上半年財報指出,由於諾基亞手機出貨未達規模經濟,又需以「具競爭力價格」打開市場,導致歐洲市場上半年虧損近三十九億元新台幣。

 

投資

 

和碩、緯創在iPhone代工占比上升

 

東線戰場因紅色手機供應鏈掀起的殺聲隆隆,導致富智康大虧,並不代表西線無戰事。估計占鴻海整年營收高達一半的蘋果訂單,遭到台灣同業如和碩、緯創爭食的壓力也愈來愈大。

 

匯豐證券報告指出,蘋果預計下半年推出三款iPhone新機:較低價的六.一吋LCD版、六.五吋OLED版,以及五.八吋OLED版。和碩將與鴻海一同為前兩款代工,五.八吋OLED版由鴻海獨家供應,緯創則分食六.一吋LCD版。匯豐估計,今年iPhone組裝代工訂單,將呈鴻海六七%、和碩二五%與緯創七%的一大一中一小態勢。

 

此外,有國內法人估計,和碩明年可望進一步取得四○%的iPhone組裝訂單,而緯創這兩年在iPhone代工的占有率也在提升中。為了保住蘋果主要代工廠地位,鴻海壓力勢必愈加沉重。

 

手機代工市場的廝殺,不管是非蘋的安卓(Android)陣營還是蘋果陣營,均有陷入混戰之勢,這是郭台銘的兩道陰影,也是鴻海集團所面臨的中期性經營挑戰。

 

鴻海

▲點圖放大

 

長期挑戰》由軟至硬,從製造業跨入服務業

 

儘管上述的短、中期挑戰均頗為艱鉅,但鴻海集團悍將強兵如雲,自有能人為郭董分憂解勞。最讓這位六十八歲企業戰士念茲在茲的是,鴻海集團所面臨的結構性調整長期挑戰,即如何讓鴻海集團「由硬變軟」、「從製造業跨入服務業」、再從「組裝者變身成整合者」。

 

大客戶蘋果的轉型,應該讓郭董印象深刻。剛公布第二季的蘋果財報顯示,硬體事業群,不管是iPhone,還是Mac筆電,其出貨量或銷售金額均較第一季衰退,與去年同期比較,也呈現成長停滯。

 

不過,來自Apple Music、iCloud雲端服務,抑或產品保固服務的Apple Care+等服務的訂閱用戶已累積達三億人,第二季創造的營收高達九十五.四億美元,年增率三一.四%,並幾乎是iPad與Mac筆電兩大硬體事業部營收的總和。

 

軟體服務業的業績亮點,把蘋果股票市值推向一兆美元的新巔峰,讓iPhoneX銷售遠不如預期陰霾一掃而空。

 

從大客戶身上,郭台銘當然也看到發展軟體才有未來的一盞明燈。問題是,做軟體的思惟與硬體大不相同,甚至與硬體出身的鴻海企業文化大相逕庭,成為集團轉型的一大陰影。

 

前巴克萊證券高科技分析師,現為異康集團及青興資本首席顧問楊應超點出了老郭的困局:「做硬體,賣一個賺一個的利潤。做軟體,蹲五年,甚至十年,都可能在燒錢,賺不到錢!但一旦成功了,就像微軟一樣,獲利穩定、毛利極高……。這是鴻海集團想要由硬至軟轉型,首先必須克服的經營思惟鴻溝。」

 

鴻海迄今在中國南京設有上千人的軟體研發中心,也在高雄設置軟體研發園區,效益如何?目前並不明朗。

 

不過,從鴻海集團這三年來針對人事結構的大換血,不僅精簡生產線的作業員,集團坐辦公室職員總人數,也從十五萬三千多人降至十四萬三千多人,但對兩岸的軟體、電商人才的招募卻持續擴大中,可看到鴻海企圖轉型的一些決心。

 

跨入服務業的轉型,即郭台銘口中的「從製造的鴻海,變成商貿的鴻海」,也進行了數年之久,然而,過程卻顛簸無比。

 

諾基亞仍燒錢  富可視也失利

 

通路上,不管是早期的賽博數碼、飛虎樂購、鼓勵鴻海員工內部創業成為鴻海產品小經銷商的萬馬奔騰計畫,抑或指派長子郭守正掌兵符的三創數位(光華商場經營)目前皆難成氣候,三創今年上半年甚至出現五八五八萬元台幣虧損。

 

在品牌上,鴻海布局極其迂迴,諾基亞還在起步的燒錢階段,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富可視(Infocus),銷售不如預期。今年透過子公司日本夏普購併的東芝(Toshiba)電腦事業與電腦品牌授權,因東芝筆電一年出貨量大幅萎縮至不到一百萬台,則有待觀察。

 

任職過鴻海集團多年,現為品牌顧問公司Rules Creative總經理戴于千,點出了鴻海從製造跨入通路與品牌的幾個痛點:

 

一、客戶管理變複雜,做製造只要搞定相對較少數的客戶,現在,要搞定層層經銷商與眾多消費者。

 

二、生產難度提高,以前依接單生產,現在得依市場預估,保持彈性,這可能使存貨變高,銷售天數拉長。

 

第三個痛點,是管理更加繁瑣,做製造,內部管理比較複雜,做通路與品牌,對內對外管理都很複雜。

 

最後,則是預期回報難捉摸,單純做代工,投資報酬率預期性高;品牌或通路,實現獲利時間相對不穩定。

 

夏普可望成為鴻海的後盾

 

從代工製造跨入通路與品牌,鴻海一路走來跌跌撞撞,郭台銘苦多於樂,但戴于千看到了一個亮點——夏普。

 

他分析,鴻海入股夏普後(持股四五%),協助將夏普具有優勢的零組件,導入鴻海的代工客戶群中,幫夏普大大開源。對鴻海而言,夏普原有的經銷通路,變成集團產品代銷的管道,而資金的注入,更提升了夏普的品牌力,以及支援後續新產品開發。

 

但最重要的是,鴻海與夏普是兩個獨立個體,如同華碩與和碩、宏碁與緯創。再者,夏普的主力產品是家電,與鴻海主要客戶是散布在電腦與通訊產品,有頗大區隔,客戶也比較沒有置喙餘地。

 

今年上半年,夏普稅後純益達八十八.八億元新台幣,已經是連續第七個季度賺錢。

 

為了轉型,在還沒看到成果之前,鴻海已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為了使富智康擺脫紅海市場困局,砸錢搞物流、分銷與品牌領域,落得大虧局面。為了讓鴻海由硬至軟,大幅度進行人力資源的精簡與調整。為了殺進通路與品牌,不惜燒掉大筆鈔票,提高管理難度,也冒著得罪客戶的風險。這是鴻海「三率三降」冷冰冰財務報表的背後所不為人知的一場轉型豪賭,未來也勢必是台灣電子代工產業能否脫胎換骨的一個重要指標。

 

郭董

▲點圖放大

 

鴻海

成立:1974年

董事長:郭台銘

資本額:1733億元

市值:1.4 兆元(統計至2018/8/21)

主要業務:電腦系統、通訊設備及消費性電子產品等製造與銷售

延伸閱讀
7/12解封?陳時中「時機似乎不對」 坦言北市環南市場群聚擴大「牽涉範圍難估計」
7/12解封?陳時中「時機似乎不對」 坦言北市環南市場群聚擴大「牽涉範圍難估計」

2021-07-02

「柯P微解封在想什麼?」專家痛批:根本不智之舉 疫情一旦再爆發...台灣將面臨「5輸」局面
「柯P微解封在想什麼?」專家痛批:根本不智之舉 疫情一旦再爆發...台灣將面臨「5輸」局面

2021-07-02

「200萬爆翻成2800萬」當了半年水手的他賺飽飽 下船前大方分享5大投資教戰
「200萬爆翻成2800萬」當了半年水手的他賺飽飽 下船前大方分享5大投資教戰

2021-07-02

同樣都是胖子...他瘦了全世界都關心,你瘦了沒人理?他的「每1公斤」關係著王朝的命脈
同樣都是胖子...他瘦了全世界都關心,你瘦了沒人理?他的「每1公斤」關係著王朝的命脈

2021-06-30

黃金買下去就是存錢…有人每年買1公斤當定存、緊抱X年就會獲利!連小7也能買金:最熱銷是這2款
黃金買下去就是存錢…有人每年買1公斤當定存、緊抱X年就會獲利!連小7也能買金:最熱銷是這2款

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