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三年五月二十九日,俄國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在巴黎香榭麗舍劇院首演,入耳的不是優雅的樂曲,而是怪異驟變的旋律,造成台下聽眾「暴動」,他,究竟是何許人物?
在藝術的天秤上,自由與規律哪個重?
你要在自由中找到規律,在規律中創造自由!今天成功的前衛,會成為明天的古典;今天被突破的古典,會造就明天的新生。
一九一三年五月二十九日,巴黎香榭麗舍劇院觀眾爆滿,個個有頭有臉。布幕一拉開,音樂響起,聽到低音管吹奏最高的音域,旋律怪異,弦樂不是用拉的,而是打擊,銅管也放聲嚎鳴。樂句重複又斷裂,拍型驟變唐突,更怪異的是舞者跳的是芭蕾舞,但雙腳內八字跳!而且弓著背,扭曲四肢,像抽筋一樣亂跳!
期待欣賞優雅的觀眾,失望轉憤怒,出聲咒罵,興奮於創新變革的觀眾,對應叫囂,雙方衝突,大打出手。台上人瘋狂是表演,台下人發瘋是真的,這是什麼舞劇?首演能搞成暴動!
音樂天分過人的「奇才」
答案是,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的《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他在混亂中逃到後台,看見了編舞尼金斯基(Vatslav Nijinsky)站上椅子,對著舞者狂吼拍子,因為喧鬧聲掩蓋了音樂。警察進場,才「鎮壓」混亂,觀眾有德布西(Claude Debussy)、拉威爾(Maurice Ravel)、香奈兒(Coco Chanel)。為什麼舉止優雅的貴族和藝文人士變暴民?
史特拉汶斯基出生在俄國聖彼得堡附近,爸爸是歌劇院的低音歌手,媽媽出生望族,擅長彈琴。他在音樂的搖籃中長大,八歲時,看到柴可夫斯基(Pyotr Tchaikovsky)的《睡美人》,愛上芭蕾舞,九歲學鋼琴、樂理,十五歲能彈整部協奏曲。
音樂天分雖過人,但父母指望他走另一條路。一九○一年,十九歲進聖彼得堡大學學法律,認識林姆斯基|柯沙可夫(Nikolai Rimsky-Korsakov)的小兒子,柯沙可夫是俄國國民樂派的五大宗師,史特拉汶斯基常往同學家跑,得到許多指點。隔年爸爸過世,他花更多精力研究音樂。
一九○五年一月二十二日發生「血腥星期日」,三萬人向沙皇請願,被血腥鎮壓。大學關閉兩個月,延誤期末考,他乾脆拋開法律,投入音樂,入行起步遇上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