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七年三月二十二日,默劇最偉大角色「畢普先生」在這天誕生,創造他的人是馬歇.馬叟。
他是經歷二戰的猶太人,沒被浩劫打倒,不被仇恨困住,而是用歡笑與教育與之抗衡!
聲音愈大,愈能讓人聽見嗎?聽見不等於聽進去!聲音太大時,我們根本不知道在聽什麼?也許無聲更能穿透人心!
一九四七年三月二十二日,巴黎蒙帕納斯區(Montparnasse)的口袋劇院,從舞台黑黑的布幕,走出一個滿臉塗白,雙眼漆黑,咧嘴的大紅唇,身穿條紋水手裝,白色喇叭褲,頭戴絲質大禮帽,別著一朵紅花的畢普先生(Bip)。默劇最偉大的角色在這天誕生,創造他的人是馬歇.馬叟(Marcel Marceau)。
一九二三年,馬歇出生在法德交界的史特拉斯堡,猶太人,爸爸是肉販,但夢想唱男中音;媽媽熱愛閱讀,所以家裡很有文藝氣息。五歲時爸爸帶他看電影,那時都是默片,卓別林成為他的神!
扮童軍隊長 精湛演技救千人
十六歲,二戰爆發,德國快速擊敗法國,馬歇全家逃往法國南部,那裡由德國扶持的「維琪政府」管理。他加入猶太地下反抗軍,但他厭惡暴力,納粹要殺光猶太人,最好的反抗是殺光納粹嗎?應該是想辦法讓猶太孩子活下去,只要孩子活著,就有希望。
他選擇帶領孩子逃亡,他假扮成童子軍的隊長,每次帶二十多個小孩,穿著童子軍服,沿途唱「天主教」的聖歌,掩蓋猶太人身分。假裝去森林露營,找機會翻過邊界,偷渡到瑞士,時不時會遭遇追捕,全員要隱藏,這時出一點聲音洩漏行蹤,所有人會沒命。但小孩不好控制,年幼的更容易哭鬧,怎麼辦?他便演出「默劇」給小孩看,牢牢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藉由無聲的默劇遊戲,讓孩子平安逃離險境。他直接參與的救援行動,拯救了上千個小孩,整個納粹大屠殺,犧牲六百萬猶太人,其中有一百五十萬是小孩。馬歇的爸爸也沒逃過,被送進集中營的毒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