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活由習慣堆積而成,所以我們也可以說,習慣形塑了我們是什麼樣的人,那麼,反推回去,建立好的習慣,我們就能在不知不覺中變好。
活用習慣的迴路
身為SpaceX、特斯拉汽車、PayPal共同創辦人,可以想見Elon Musk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並需要做出許多重大決策。像Elon Musk這樣的大忙人,帶給他正面影響的日常習慣會是什麼?他給出了一個有點難懂但又實用的答案:洗澡。
Elon Musk指出,洗澡的時候能讓他靜下心思考,想出好點子。我們可以從他的回答中推測出「洗澡」這件事帶給他的習慣迴路。
洗澡→獲得靜心思考的空間→想出問題的解方
在全球熱賣的習慣指南《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 那樣工作?》中也提到一位個案的習慣迴路為例:
提示→慣性→獎勵
我們常常以為習慣需要主動建立,但有時我們是受到環境影響,接收到「提示」後去執行動作,得到好的結果,不知不覺中就有了某種習慣;有時我們也可以靠理智及刻意訓練培養習慣,最後讓自己自然地去執行某事。
控制時間,不要被時間控制
商務社群平台LinkedIn執行長Jeff Weiner表示,他每天會在行事曆上留下灰色空格,那是90分鐘至兩小時的空檔,這段時間不排任何行程,完全是personal time。運用時間,利用時間創造價值,而非被時間追著跑。
Jeff Weiner指出,每日的buffer time他會思考problem solving及coaching的方式,其中在coaching方面更花心力,關係到團隊成員如何內化指示,讓公司營運順利。另外,身為新創公司,被虎視眈眈的競爭者圍繞,使他需要大量時間重新審視公司的願景、策略等,因此每日習慣留下的灰色buffer time並非僅是休息,反而是一段更專注的時間。
環境與習慣的交互影響
知名習慣養成專家James Clear在演講中提到,有時我們的習慣其實是受到環境影響,所以,想要培養某件事情,其實也可以從環境開始下手,比方說在床邊放本書,睡前翻個幾頁。赫芬頓郵報創辦人Arianna Huffington指出,她自己的臥室是device-free zone,藉此養成睡前不用電子產品的習慣。
習慣能成就什麼?
約2000年代時,英國單車隊從未贏過環法自由車賽,而後他們雇用了Dave Brailsford為教練,希望扭轉劣勢。這位教練認為,在每件事情中做到1% improvement,最後就能達成目標。Dave Brailsford除了對車隊進行基本訓練、改善裝備,還測試了最適合車手的訓練方式。這些看起來都很合理對吧?不過Dave Brailsford的修正並不僅止於此。
Dave Brailsford請人測試不同的按摩油,看哪種能讓肌肉最快恢復;雇請一名外科醫師教導選手們洗手,減少感冒的機率;甚至車手睡哪一種枕頭、床墊最舒適,就帶著出賽,讓選手都有最佳睡眠品質。
Dave Brailsford非常認真貫徹「微小習慣的總和」這個哲學。他原本預期在5年內帶領車隊拿下環法自由車賽,沒想到在第二年就奪牌,而後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稱霸公路賽與場地賽項目,拿下6成的金牌。在4年後的倫敦奧運,他們創下9項奧運紀錄與七項世界紀錄,印證了每日的improvement ,接著成為tiny habits,進而影響了最後的表現。
2007到2017這十年間,英國的自行車選手共計拿下178座世界冠軍、奧運加殘奧金牌共66面,以及5次環法自行車賽勝利。
讓「改變」變成「習慣」
曾獲奧斯卡殊榮的台灣導演李安,曾分享自己是個不喜歡做決定的人,甚至要穿哪種襪子都很難選擇,但自從接觸電影並且開始拍片之後,他在工作必須隨時注意片場環境並做出關鍵決定,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以及改變,慢慢習慣成為能做決定的人,而每個決定都將成就「你是什麼樣的人」。
參考資料:Business Insider, Lifehack, James Clear
商業英文學得又快又準:http://bit.ly/2HSHW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