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到中國工作就回不來了...」30歲台幹的辛酸:35歲到頂、辦公室裡都是20出頭,我的人生兩頭夾殺

「到中國工作就回不來了...」30歲台幹的辛酸:35歲到頂、辦公室裡都是20出頭,我的人生兩頭夾殺
圖片僅示意,非當事人

洪雪珍

個人成長

shutterstock

2020-12-01 16:43

在Mobil 01或PPT這些論壇,當大家討論到中國工作,鼓勵或唱衰的各占一半;當話鋒一轉,有人問從中國回台灣工作好嗎?真心不騙,幾乎是一面倒,大多數人會跳出來說:「到中國工作,就回不來台灣了。」

 

這句話,隱含2個意思:

 

1.薪水回不去在中國領的水準。

2.中國的經驗可能在台灣用不上。

 

台灣人去中國工作,第一波是台商,去開工廠,做製造業;第二波是台幹,去管工廠,還是製造業。而這些工廠都設在哪裡?離城市車程幾小時的偏鄉僻壤,在廠裡包吃包住,進去就難得出來,除非返台休假。第三波是目前這一波,年輕人單槍匹馬闖蕩大城市,最夯的當屬互聯網、文創這兩大產業,製造業不再吃香。

 

不少台商到中國之後,從港資介入,再到全陸資,中國老闆當然愛用中國員工,把台幹一一裁掉。而外商也一個模樣,先是從台灣挖角國際性人才過去,等到根基扎穩之後,台灣人才完成階段性任務,失去可利用價值,就棄置不用。

 

這些人才都像是用完即丟的「便利貼」,輕輕就黏得牢,輕輕就撕得掉,不傷及企業的一根筋、動到一根骨,一切船過水無痕。甚至有的徹頭徹尾是一場設局,台灣一家公司本來要請走一位經理,剛好在中國​開了新廠,需要有經驗的人去頂一下,於是派他過去,並告訴他:「有能力的人都去中國,舞台更大,更有發揮空間,未來在公司才會往上升遷。」

 

公司對這位經理用的是「當地雇用」,等到想要回台灣時,已經不是台灣公司的員工,連公司大門都進不了,才發現被公司騙了。不過多數公司還是不得已,像是決策錯誤、執行不力,致使西進失敗,進退兩難,最後員工不得不摸摸鼻子走人。

 

中年過後,回來更難

 

無論哪個原因,回頭再踏上台灣這塊土地,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重新求職。此時此刻,這些人大概也來到40歲上下,而台灣就業市場對中年人極度不友善。不要說40歲,早在35歲已經拉出生涯第一次警報,大企業多半表示不予錄用。

 

有多嚴重呢?前2、3年我有機會去企業演講,從北到南,從南到北,我都問在座的部門主管:「幾歲的人會錄用?」30歲還有人舉手,35歲就沒人舉了,我嚇一跳,轉身問資歷10年的獵頭顧問:「超過幾歲就不推薦了?」他毫不遲疑回答:「當然是35歲!」

 

這就是用人的潛規則!在台灣,用人或不用人不可以有年齡歧視,根據《勞基法》會重罰30萬至150萬元,沒人敢公開談論。既然是沒說出口的祕密,一般上班族當然被蒙在鼓裡,失去警覺性。2019年我到上海,在中國移動的門市,瀏覽他們的徵人看板,幾十個職缺全部寫著「限35歲以下」,這才明白難怪中國有個「35歲現象」的說法。與我同行的是一名上海律師,他帶著驕傲的口吻跟我說:「我們多透明,每個人都知道有這個用人的天花板。」

 

我認識2名30出頭的媒體人,都轉戰中國的互聯網,無不有嚴重的年紀焦慮,覺得自己太老了!整個辦公室一眼望過去,中國同事都20幾歲,至於30幾歲的很少見,連老闆也是這個年紀。他們告訴我,年紀帶來的壓力,在台灣還沒有感受到這樣深刻。可以想見的,在中國拚搏,40歲還能挺得住,不容易呀!

 

你看,到了中年,是不是兩頭夾殺、進退維谷?這也是回台灣求職不順的關鍵原因。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台灣不論市場或企業規模都不能與中國相提並論,使得在中國歷練過後的人才回台灣之後,經驗無法借用。

 

規模不同,經驗不同

 

同樣是廠長,管一萬人和管一千人,能比嗎?同樣是協理,管30名經理和管3名經理,能比嗎?同樣是連鎖店督導,管50家店和管5家店,能比嗎?規模落差之大,不論使用的管理方法或工具,以及掌握的預算、可調度的人力物力,還有策略思維、視野格局,只能用天差地別來形容。

 

當這些動輒管理幾百人或幾千人的高管回來台灣求職,企業第一個想的是該給多少薪資,多了給不起,少給了又擔心人才會跑掉,必須重新雇人。很多人回台面試後沒有下文,是因為企業想親眼看看你有多厲害,可是左思右想又把手縮回去,只能「謝謝,再連絡」,最後會找一位與台灣經驗接近的安全人選頂上去。

 

前面提到的冠宇,當公司變成全陸資,用人在地化,他就被「遣送回台」。冠宇是台中人,在求職不順之後,很想回台中,可是買不起台中的房子,改到房價相對便宜的金門居住。雖然節省了費用,卻更加找不到工作。還好太太曾在幾十萬人的陸企任職公關總監,能言善道,勉強撈了個店員一職來做,領基本工資,全家陷入一片愁雲慘霧。

 

起初冠宇一點都不慌張,因為他是失業老鳥。前2次不到30天就找到工作,這是第3次,他以為會和過去一樣順利,直到超過一個月未找到工作,才急了起來。太太無法接受冠宇失去既有的光環,堅持他一定要找到相同水準的薪資與職位才能去做,問題是金門根本沒有冠宇熟悉的製造業。前3個月,冠宇每天投履歷10封以上,都是已讀未回。

 

冠宇以前在台灣當主管,都只錄用新鮮的肝,心裡清楚年過40要進大企業太難,更何況他後面10年是中國經驗,在台灣派不上用場。而獵頭也勸他換個產業做,因為他從前做的光電產業早就式微。冠宇再跟太太商量,要設停損點,比如參加職訓,學習新技能,從基層做起,太太仍舊不同意。

 

他回想在中國這10年,管的是工廠,就算有一萬人,都是作業員;可是在台灣卻不一樣,就算只有100人,卻是工程師。一個管基層員工,做生產製造;一個帶領知識精英,做研發設計,無法相提並論。而且台灣企業哪有這麼大的管理規模,能力再強也不適用。同時再想想,中國工廠位在偏鄉僻壤,他以前任職的台灣竹科位在最有錢的城市,學習新知的動力也有落差。10年不讀書、不練功,冠宇坦承:「我反而跟不上台灣的腳步。」

 

年輕時,到中國​找成就感;中年之後,回到台灣卻四處碰壁。這個情景逼得很多人不得不再出走中國​,至少有人脈幫得上忙、經驗派得上用場;雖然價值略有減損,至少能再工作幾年。一般來說,能夠順利回台述職的不脫2種人,其一是外商人才,其二是派駐中國的台幹人才,他們都有退路。如果不是這2種人,一定要維繫住台灣的人脈,並且保持精進,才能無縫接軌台灣產業。

 

作者簡介_洪雪珍

政大新聞系、台大商學所
yes123求職網 副總經理、自由時報 行銷經理、台北愛樂電台 協理兼行銷總監、聯合報 主編
․職場作家:著有《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哪有工作不委屈,不工作你會更委屈》、《你的強大,就是你的自由》、《要獨立老,不要孤獨老》等
․斜槓教練:教導基礎班5千多名上班族建立全新的生涯觀念與心態、帶領進階班數百名上班族踏上英雄之旅,實踐第二曲線與斜槓變現

․fb粉絲團:https://goo.gl/0slQx5
․line@:https://line.me/R/ti/p/%40bfj9781d
․youtube:https://reurl.cc/jD2nn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  《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

延伸閱讀
負氣掛了總經理電話,她38歲丟了月薪5萬爽缺...四處求職碰壁才驚覺:脾氣再硬,狠不過現實
負氣掛了總經理電話,她38歲丟了月薪5萬爽缺...四處求職碰壁才驚覺:脾氣再硬,狠不過現實

2020-11-25

從呼風喚雨的高薪台幹,淪落小8歲老婆瞧不起的中年魯蛇!44歲那場中年裁員,顛覆了他一生
從呼風喚雨的高薪台幹,淪落小8歲老婆瞧不起的中年魯蛇!44歲那場中年裁員,顛覆了他一生

2020-11-18

他擁千坪土地和台北4間房卻說:至少要工作到75歲...為什麼窮人拼命想著不工作,有錢人卻不想退休?
他擁千坪土地和台北4間房卻說:至少要工作到75歲...為什麼窮人拼命想著不工作,有錢人卻不想退休?

2020-10-22

連周星馳也抵押42億豪宅套現!疫情是一次財富重新分配,但贏家只會是這一種人
連周星馳也抵押42億豪宅套現!疫情是一次財富重新分配,但贏家只會是這一種人

2020-06-18

誰說50歲的薪水,一定高過30歲!很多人不知道:●歲後的平均薪資,就和社會新鮮人差不多
誰說50歲的薪水,一定高過30歲!很多人不知道:●歲後的平均薪資,就和社會新鮮人差不多

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