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似乎是個不平靜的一年,新冠肺炎肆虐大大地改變全球人類的生活方式,很多計畫必須重來。這個過程加速推進「新生活方式」,許多企業也因此積極轉型,讓我們想起克萊頓克里斯的「破壞式創新」,在維持現有市場的狀況下,如何開拓新客群,帶來更便利、更便宜的商品,是目前全球企業面臨的課題。
Before you read
Clayton Christensen 克萊頓克里斯 1952—2020
WHO
哈佛大學教授、「破壞式創新」之父,創立克萊頓克里斯坦破壞式創新學院以及創投公司Rose Park Advisors。許多矽谷的科技公司、企業皆以他提出的破壞與創新架構為基調,建立組織與發展,使克萊頓克里斯被譽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創新大師,再加上203公分的身高,讓他也被稱為是「溫柔的創新巨人」“The Gentle Giant of Innovation.”
WHAT
克萊頓克里斯坦是《哈佛商業評論》的重量級作者,撰寫上百篇文章,亦有許多影響深遠的著作,包括《創新者的兩難》(The Innovator's Dilemma)、《創新者的解答》(The Innovator's Solution)《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等。近年在矽谷的 Napster、Amazon、Uber、Airbnb 等新創崛起,其企業理念及崛起模式都可看到破壞式創新的理論。《創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一書也被蘋果創辦人賈伯斯、Netflix 執行長 Reed Hastings等各大企業人士引用。
HIGHLIGHT
近期許多公司開始實施WFH,各大專院校也進行遠端教學。過程中,企業和學校面臨到的並非將所有業務重新來過,而是如何運用現有的素材、資源,重整出更有效率的模式、讓學生能更便利地學習等,基本上這就是「破壞式創新」的應用。既非全部「砍掉重練」,也不是打造全新的產品或服務,反而是利用原有的東西「破壞」,隨著需求轉型,變得更方便甚至更便宜,克萊頓克里斯也在本篇專訪中談到,我們如何在2020當下重新審視「破壞式創新」。
*節錄自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特刊訪談內容
Q: Over the years, the phrase disruptive innovation has come to mean all manner of things to people. But the broad, sweeping implication that “disruptive” is synonymous with “ambitious upstart” is not correct, is it? How would you like to define disruptive innovation for the rec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