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化會阻止我們承認所謂的負面情緒:包括憤怒、仇恨、妒忌、不滿及自私等,為我們的行為賦予一種合理的解釋。
合理化經常出現在減肥人士打破某項飲食規則的時候。
「今天的工作真是忙翻了,我應該獎勵自己一些冰淇淋─一小碗就好,明天少吃點就可以了。」
「我對自己太苛刻了,照這樣下去,我的節食計畫很可能會搞砸。偶爾犯幾次規,更能提高減肥的動力。」
我們都知道實現目標的過程有多艱辛─清楚自己當下的欲望,同時卻又不能滿足它。就像我們渴望減肥,但飢餓可不是那麼好受。所以為了滿足一時的欲望,我們會合理化那些違背長期目標的行為;也即是說,為了得到眼前想要的東西,我們會對自己撒謊。
各種成癮的人,常會以此方式對自己與身邊的人撒謊。酗酒的人出了名地不誠實,他們對自己如此,對心愛的人亦是如此;為了回避喝酒傷身的事實,他們先是否認,接著便是合理化事實。「就算喝壞了,也是我自己的身體。」是酗酒的人常向自己和他人撒的謊。
同時,他們還會降低問題的嚴重性,並將之「正常化」。
「誰沒有一點不良嗜好,沒有人是完美的。」
「今天壓力真大! 喝點酒為下場會議提提神。」
「喝酒可以讓人放鬆,有益於睡眠,這樣明天就會精神百倍了。」
一般來說,當我們的長期目標或價值觀與當前想要滿足的願望出現衝突時,就會出現合理化的情況。我們會試圖透過謊言,掩飾真實動機或行為造成的後果,逃避目標無法實現之苦。若你經常為物質成癮尋找藉口,比如節食失敗或無法堅持設定的目標,那麼,你有可能正在利用合理化防衛。
另一種相反的情況是,當我們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合理化的情況也會出現。
《伊索寓言》中狐狸與葡萄的故事充分說明了這點。狐狸說葡萄是酸的。該類型的合理化是指為逃避欲望、嫉妒或後悔而向自己撒謊。當一個女人有足夠的理由感到失望,卻表現出絲毫都不在意的時候,她正在利用合理化為自己的失落辯解;當一個男人頭頭是道地告訴你,他才不願過朋友那種令人羨慕的生活時,他正在合理化自己的嫉妒。
在潛意識裡對親密關係存在恐懼的人,總是有非常合理的理由為自己開脫。為了遠離情感上的依賴,他們會合理化自己對親密的需求,用合理的解釋掩蓋他們的恐懼。
「在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之前,我不想談戀愛。」
「等我準備好安定下來的時候再約會,我可不想隨便甩人。」
從事大量分析工作的人,可能因為非常投入,甚至熱衷於他們的學術研究、法律條款、化學或定量分析,造成沒心思顧及情感關係。他們也許會說服自己,事業的成功需要全力投入,可能的話,犧牲關係也無妨。
依賴「思考」與理智化作為主要防衛機制的人,會因為完全生活在頭腦中,而與知曉我們需求的身體失去連結。他們或許看起來非常「枯燥」「無趣」;他們還可能讓人留下無情甚至禁欲的印象。從潛意識層面上來說,他們或許會覺得需求與性欲很恐怖。若你對性愛幾乎沒什麼興趣,也並不想和他人接觸,主要生活在自己的大腦裡,那麼理智化便是你主要的防衛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