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有誰敢保證自己的一天,不是在兩三次絕妙的合理化中度過?

有誰敢保證自己的一天,不是在兩三次絕妙的合理化中度過?

思考經常展現在內心的對話上,以及我們對自己的評論上,問題也就來了:如果我們告訴自己的事並不是真的,該怎麼辦?有時候思考會成為一種內在謊言,引導我們偏離醜陋的真相,或者掩蓋痛苦的現實。這些情況下,思考便成了心理防衛機制。

別再自欺欺人了!

快面對現實吧!

你只能騙得了你自己。

 

這只是其中幾句我們認為他人在自我欺騙時使用的表達方式。對方會先告訴我們一件事,同時說明他所認為的真相,透過他的表述,我們會感覺他已然說服自己接受了那種看法,這主要是因為他願意相信,而不是因為它是事實。我們稱之為「一廂情願」。

 

自此,我們推斷出了自我欺騙的心理過程,即一個利用言語思維圓謊的過程。

 

有的時候,謊言包括對感受、動機或行為的辯護,目的之一是為了讓謊言聽起來易於接受或理由正當,二是在謊言不那麼可信時,便於找藉口。

 

「下載一張盜版CD沒什麼,因為我是窮學生。那些貪心的唱片公司那麼有錢,區區一張CD不會造成什麼損失。」

當我們不願為做過的事承擔全部責任時,我們會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也就是合理化那些行為。

 

「我論文得分這麼低,是因為老師不喜歡我,而不是因為沒有努力做好。」

當我們受到連對自己都不願承認的感受驅使時,可能會找出合乎邏輯的理由,為自己做過的事辯解,進而讓整件事看起來完全合情合理。

 

「我出門買了新外套,因為我沒有合適的衣服去參加珍的派對,而不是因為甩了我的前任也會到場。我要讓他看到我過得很好,很開心,一點也不後悔和他分手。」

 

就像電影《大寒》中,麥克所說的一樣,每個人都會合理化自己的感受和行為;它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不來點自我欺騙的把戲,我們或許都不能安然度日。「事情最終會圓滿解決的」,人們經常用這句話自我催眠,這樣就可以避開內心的失落或悔恨。「萬事皆有因」,我們都這麼說,但實際上,生活大致上是不可預測且隨機性的。合理化會讓我們感覺自己生活在一個有序的世界裡,這個世界會根據一些宏大的規畫不斷進化,但其實它只是一個隨機的世界,痛苦的事情經常無緣無故降臨。

 

增強自尊,是合理化在日常生活中發揮的另一大作用。「黛安獲得了晉升,而我沒有,都是因為她野心勃勃,而且善於哄騙老闆。」相較於接受黛安更勝任工作的事實,這個版本的故事難道不更讓人心裡舒服些嗎? 「布蘭蒂喜歡大衛多於喜歡我,是因為他有錢有車。」但也許真相是她認為大衛更有趣,更有魅力。

 

最重要的是,合理化並不屬於非常強大的防衛機制,事情的真相通常就藏在表像之下,只要稍加提醒─當有人用非批評亦非指責的方式道出真相時,我們便能在一番短暫的掙扎後,予以承認。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社《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

延伸閱讀
後悔買壽險「死了用不到保險金」?如何把遺產轉成退休金自己花...「保單活化」3大好處一次看
後悔買壽險「死了用不到保險金」?如何把遺產轉成退休金自己花...「保單活化」3大好處一次看

2024-08-27

投保健康險卻隱匿高血壓、癌症等病史…「這時間點前」保險公司都可解約!投保前有疾病,理賠會賠?
投保健康險卻隱匿高血壓、癌症等病史…「這時間點前」保險公司都可解約!投保前有疾病,理賠會賠?

2024-08-14

國華人壽惡夢重演? 幸福人壽員工仍幫前董事長「做私事」 問題保險公司淨值缺口擴大 全民買單
國華人壽惡夢重演? 幸福人壽員工仍幫前董事長「做私事」 問題保險公司淨值缺口擴大 全民買單

2015-02-05

保險不是買得多保障就多!一個理財童話告訴你:保障型、分紅型、還本型...哪種保險最划算?
保險不是買得多保障就多!一個理財童話告訴你:保障型、分紅型、還本型...哪種保險最划算?

2024-03-29

「政治商人」鄧文聰 要在台灣賺人民幣
「政治商人」鄧文聰 要在台灣賺人民幣

200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