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有前人留下來的工作方式,通常大家都會照著做,從來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
日本在成為製造大國之前, 曾經是山寨大國
現在的日本可謂製造大國,但在我大學剛畢業、初入社會的一九八○年代前 半,日本還是一個山寨大國。當時我在 某家公司從事傳統硬碟的設計與生產, 那時製造的硬碟,只是抄襲IBM等美國企業的設計所生產的山寨品罷了。所以就算請教前輩「這個硬碟為什麼會用這種材料」「什麼採用這種規格」,也沒有人能答出個所以然,頂多得到「這種事情去問 I B M 不要問我」之類的回答。 大家都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 只會一味地模仿他人。不過,後來日本也逐漸意識到「再這麼模仿下去也不是辦法」,所以這三十∼三十五年來,日本總算學會做出真正的原創產品了。
不懂運作機制或原理, 就無從改善
不去理解「為什麼會這麼做」,只因為「周圍的人都這麼做」「以前就這麼做」而維持現況,可是十分危險的事情。 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的禍根,就是這種想法。日本的核能發電系統仿照美國,其中有一種稱作「釋壓板」的安全裝置,當廠房內的氫氣壓力上升,平時堵住管線口的釋壓板就會打開以釋放壓力。現在較新的設施中,普遍都會在廠房頂樓設置四處釋壓板,然而福島第一核電廠的一∼五號機都只有設置一處釋壓板,且一、三、四號機的釋壓板在壓力上升時沒有開啟,所以才釀成氫氣爆炸事故。如果設置四處釋壓板,只要有任一片釋壓板打開,就能防止爆炸發生。
然而福島第一核電廠的相關人員,在事故發生前卻抱持著這樣的心態:「雖然舊規格中只有一處釋壓板,但如果要跟新式設計一樣增加到四個的話,搞不好會引起意外的故障,還是算了吧。」完全不打算更新設備。如果不明白事物的原理,人很容易害怕改變帶來意料之外的失敗,於是決定維持現狀。而這麼做會有什麼後果,各位也都知道了。
平日的工作即使沒有這麼大的規模,但背後的本質是一樣的。各位是不是也曾疑惑某些事「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要這麼做」,但仍在不知道機制或原理的情況下,決定模仿周遭的行為呢?如果不弄清楚一項機制成立的條件,那麼繼續做這件事的失敗風險便會提高,而且即使有更好的方法,也沒辦法改善,最 後便很有可能在迷迷糊糊的情況下把事情搞砸。任何事情都必須清楚掌握「為 什麼要這麼做」之後再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