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有三種自由:經濟自由、身體自由、靈魂自由。
請注意這三種自由的排序,不能亂,一旦亂了就會出問題。
人應該先擁有經濟自由,也就是有點錢,接下來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城市去生活,我們勢必要去過很多地方,最後才能知道自己喜歡哪裡,決定定居在何處,這樣你也就擁有了身體自由。當你擁有了身體自由,最後擁有的才是靈魂自由,想你所想,做你所願做的事。
但是經常有人把這三種自由弄反了。
比如,有人花著父母的錢,卻說著自己想要浪跡天涯,先想著身體自由,再想經濟自由。那錢從哪裡來?一定是由你的父母埋單。這世界沒有什麼歲月靜好,都是別人為你負重前行。還有剛找到工作,就天天想遲到就遲到、想早退就早退的人,說自己就喜歡這種靈魂自由的狀態,你的靈魂是自由了,但按照這個方式工作,恭喜你,以後你會一直自由下去。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你先經濟自由,也就是先找到工作,賺到錢,讓自己不用再為了錢出賣自己的時間,接著去實現身體的自由,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想做些什麼就做些什麼,最後,才有了靈魂的自由。所以,當你畢業,窮得一塌糊塗時,一定要先去賺錢,再考慮自由。
我剛開始工作時,初到大城市,一無所有,租了間浴室改造、月租三千四百元的小房間。這個時候我沒有身體自由還能忍,但一定要努力經濟自由。
當時我上課的鐘點費是每小時六百元到七百元,不高也不低。說到這裡,要強調一句,決定你收入的,不是你的年薪、月薪,而是你的時薪。你的時薪是由你的不可替代性和市場需求決定的。
一開始我不太會講課,第一次講課被安排在一個偏遠的校區。那時候我也很年輕,才二十一歲,剛讀完軍校,於是就把班上同學的名字都記下來,增強親近感,這一招叫:能力不夠感情補。第一個班還不錯,人數少,十幾個同學,我都能記下來。結果,第二個班是兩百多人的大班,任憑你記憶力再好也背不下來每個人的名字。果然,我在第二個班講課時,學生們臉上就寫著四個大字:還我學費。
後來我主動請主管幫我減少課程,我把每節課寫下來的幾十萬字的逐字稿,一個字一個字地背下來,每節課的內容對著牆講幾十遍,背到滾瓜爛熟。當時連笑話都是逐字寫的,什麼時候該停頓,什麼時候要升調、降調,哪些知識要重點講解,哪些知識一提而過,都逐字記下來。終於,當我再次上臺時,學生的臉上露出微笑並點頭肯定,這讓我明白,自己的努力收獲了成效。
我印象很深刻,當年某個假期期間講完課,部門秘書發了兩封郵件給我,第一封是班級學生對我的評分,幾乎都是四‧九分,排部門第二。第二封郵件,是部門秘書發的薪資單。上面的數字透露著一個大字:漲。
從那以後,我的鐘點費就漲了。
所以,在進入職場初期,你的能力一定是和時薪掛鉤的。
當你剛進入職場,什麼也別想,埋頭苦幹,讓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強,讓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越來越高,升職加薪是必然的。
後來幾乎每年我的鐘點費都在漲,已經變態到哪個老師病了,主管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李尚龍代課;去外地學校招生,這個地區招不到學生,第一個反應也是讓李尚龍去試試,我成了招生神器。跟幾個老師辦講座,也永遠是別人先講,讓李尚龍壓軸。你的能力在這樣的正相關下,會越來越強,你越強,課就越多;你課越多,能力就更強。所以,這裡我也建議大家,畢業後的第一份作,一定要找一個大公司,因為它體系完善,只要你能力越來越強,你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會,這些機會能讓你的能力更強,從而你的時薪就越高,直到你獲得財富自由。
但你一定要明白:只靠每個月的固定薪水,是永遠實現不了財富自由的。
因為你拿薪水,就代表著老闆在用錢買你的時間,只要有人拿錢買你的時間,你總是划不來的。因為有人願意買,你不得不賣,只有買虧的,沒有賣虧的。而時間跟錢比起來,重要得多。
回顧一下公式:注意力<時間<金錢。
當你的不可替代性和能力超過了這家公司能提供的最高報酬時,你肯定不會再待了,因為划不來。
接下來有三條路可以選擇:一、辭掉這份工作,去更大的公司。二、辭職去創業。三、委曲求全圖穩定,一直待在這家公司。
你有沒有發現,這三條路給了你三種自由裡面的第二項,身體自由。人一旦有了選擇的能力,就開始擁有自由。
所以,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多為自己鋪幾條路。
一、身體自由
身體自由一定是跟一個人的想法息息相關,你總是想它,期待它,你就會逐漸擁有。《祕密》(The Secret)這本書裡說,當你強烈渴望,終會得到。我雖然不太同意這種觀點,但我認同當你非常渴望加上行動時,成就的可能性會更大。相反,你不去想、不去做,你就會適應那種什麼也沒有的狀態。
我推薦大家三部電影,這應該是每一位年輕人都應該看的:《刺激一九九五》(The Shawshank Redemption)《飛越杜鵑窩》(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
《刺激一九九五》裡有一句臺詞:「你看這些高牆,一開始你討厭它們,之後你適應它們,最後你離不開它們。」這是非常恐怖的一種廢除自由的方式,因為你會適應沒有自由的狀態,並說服自己:「人本來就是沒有自由的。」大家還記得那個圖書館的老頭嗎?當他獲得自由後,他不僅沒有高興、興奮,反而畏懼了。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刺激一九九五》裡的安迪—二十年如一日,用勺子一勺勺地挖出一個巨大的洞,最後在大雨中獲得自由,因為他每時每刻都在想:有些鳥兒註定不會被關在牢籠裡,因為它們的羽毛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飛越杜鵑窩》裡的麥克墨菲,時時刻刻鼓勵著別人,說,你們一直抱怨這個地方,但是你們卻沒有勇氣走出這裡。後來他「飛躍」瘋人院失敗,他說:「但我試過了,不是嗎?媽的,至少我試過了。」故事的最後,他被迫害到沒有了知覺,但他的好朋友酋長逃離了瘋人院獲得了自由。
《楚門的世界》裡的楚門,他不願意幾十年如一日地說著早安、午安、晚安,更不願意相信世界是一場騙局,不願接受人生是一個秀場,於是他頂著暈海的痛,飄洋過海,竟發現原來世界這麼大。最後他還是說了那句:「如果再也見不到你,就祝你早安、午安、晚安。」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可能再也見不到這個世界了。
所以,越年輕,越應該為自己種下一顆種子,這顆種子叫自由。
二、自由就是擁有更多的選擇
科學家已經證明了,人沒有絕對的自由,也沒有絕對的自由意志。所以,給自己多一點選擇的能力是我們年輕時奮鬥的目標。什麼叫自由呢?我的理解是:有備案的人生,有可選的方案,有說「不」的權利。
為什麼有些人遭受了職場霸凌還不得不留在公司?受到了不公平待遇還要保持微笑?被人排擠了還不能說不?因為他沒得選。
一個人能擁有說「不」的權利,也是一種自由。
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叫〈以賺錢為目的的兼職是最愚蠢的投資〉,寫完之後有人罵我:「你考慮過那些家庭狀況很糟糕的孩子嗎?」我說:「我當然考慮過,但我考慮的面向比你更廣。我考慮的是,你把自己的路走窄了,你現在還有得選,按照只以賺錢為目的的節奏走,畢業後可能什麼都沒有,因為你只是去賺一些苦力的錢,沒有讓自己增值。」
我們在三十歲之前的努力,都是為了以後讓我們能夠有更多選擇的能力,從而獲得更多的自由。
當年我們從前公司辭職,好友尹延把我叫到一間咖啡廳,說:「我們辭職創業吧。」那天我們聊了很多,但他唯一觸動我的一句話是:「你想,只要你有網路,你可以在全國各地任何地方上課,你的選擇變得更多了。」
後來我在做任何事時,都會問自己,這件事情我做完,是讓我的路更寬,還是更窄?如果讓我的路更窄,我就不做了;如果更寬,我就選擇做。你要具備這樣的想法,久而久之,你會把擁有自由變成習慣。
比如,有兩份工作,一份工作每天工作十個小時,月薪是三萬五千元,時常加班。另一份工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月薪是兩萬七千元,偶爾加班。
剛畢業的人選擇哪份?
聰明人會選擇第二份,因為第二份你獲得的自由度更大,這些自由時間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從而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八千元買下了時間的自由。
看更多《沒有退路,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