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空服員罷工爭議昨勞資協商快十一小時,雙方雖仍未簽訂團體協約,但從廿七名空服員從曠職改為「空白班」,「三不政策」改為漸進式調整、工會同意等罷工結束兩個月再討論,雙方已明顯各讓一步。昨協商最後一小時,工會接了兩、三通重要電話,成為讓工會姿態放軟的關鍵。
罷工本是一場勞資拉鋸戰,但在這場十四天的罷工中,還存在第三方角色,也就是職業工會的存在。近來更因工會前成員參選立委,讓罷工行動背後添加政治色彩,也成為長榮資方死守底線的因素。
昨爭執最久的「三不」條款,過去幾天堅決不讓步的長榮喊出「漸進式恢復」,在「文字上」釋出善意,實際上也不具體,一度讓工會無法接受,要求必須回到罷工前狀態。但據了解,工會在結束前一小時,接了兩、三通電話,最後回到各自房間,花了長時間閉門討論才軟化,也讓與會人士認為「主談者」並不在現場。
另外,雖然工會不斷強調團結,但工會內部也在角力。上周身為長榮空服員的工會理事廖以勤等五人,與長榮董事長林寶水見面,五人中並無工會的非空服員幹部,這已違過去工會要求,與公司接觸須有工會幹部在場。
加上當天資方提出的六大訴求,「主戰派」不願埋單,從那天起「主和派」的空服員幹部幾乎噤聲,讓昨天這場第二次協商增添變數。
至於從昨天雙方讓步項目來看,廿七位空服員從暫列「曠職」改為「空白班」,並待調查後再處置,在中午前就已談妥。資方雖看似「讓步」,但也留下發展空間,廿七人是否受到罷工指揮系統混亂影響,也可成為後續操作籌碼。
隨著希望退出罷工的空服員增加,資方負擔成本也隨罷工持續而不斷增加,時間拖愈久對雙方其實都不利,雙方昨雖跨出一大步,但應加速共識收攏的腳步,讓爭議盡快落幕。
※本文授權自聯合新聞網,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