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超過兩小時的媒體訪談會,Gogoro創辦人暨執行長陸學森親自發表了新電池、新智慧工廠,還有剛到手的七十二億元聯貸案,但他真正想說的是:「台灣要團結。」
對於早在二○一一年就開始播種耕耘的Gogoro來說,趨勢朝著自己而來,理應是大好消息,陸學森也有十足信心:「我們有三到五年的領先時間。」他表示這些年來,Gogoro從智慧電動車開始,然後發展智慧製造,接著逐步建立起智慧能源網路,一步一步往前推進,如今已經進入最後一步—智慧電池。「現在做到三.二。」他說,只差○.八就能完成他理想中發展智慧交通所需要的四大支柱。
只是這天陸學森臉上的自信笑容依舊,話語中卻多了幾分嚴肅和焦慮:「我們現在這個市場是pivot moment(轉機點)。」他認為今、明兩年將是油車轉電車的關鍵時刻,重要性有如當年功能型手機被智慧型手機取代一樣,「(這樣的事情)你的生命裡面會發生幾次?」他提醒:「要抓住機會,now or never(時不再來)。」

政策急轉彎 產業升級恐卡關
只是Gogoro既是最早投入電動機車發展的人,如今也已經拉出三到五年領先差距,這一句「now or never」的擔憂從何而來?
首先,Gogoro三月在台灣的掛牌數來到九四三三輛的新高,累計有超過十四.五萬輛車在路上跑;但即使如此,這也不過占台灣整體機車市場的一.○四%。
「電動車還是新技術,規模不夠大,才剛剛起來,這個成本效益不存在。」陸學森將Gogoro高達一○五億元的企業舉債數字投射在螢幕上,「我們公司還沒賺錢。」而且他預期可能還需要一段很長時間,才能達到一定程度的業務基礎。在此之前,要如何說服股東、說服供應鏈和經銷夥伴一起承擔高風險、低利潤,一起繼續走下去,是Gogoro必須面對的挑戰。
還不只是供給端,需求面也同樣存在著難題。以目前的狀況來說,政府的補助政策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車意願;加上近年政府編列的補貼預算僅夠四萬輛的額度,按照實際銷售去化來看,可能今年六月就會用盡。屆時,需求面起伏可能再回頭動搖供應鏈和車廠的信心。
「你知道,在外面的競爭對手,可能對這個(補助)有些意見。」陸學森當然也很清楚,事業不可能永遠靠補貼做下去。但他真正害怕的,其實是電動機車產業缺乏長期穩定發展方向的「硬著陸」。在他看來,政府能否展現領導力,為車廠、供應商、經銷商,乃至於消費者,擘畫出一個清晰的未來方向,至關重要。
因此,在三月十八日,交通部部長林佳龍與八大機車業者會面時透露,行政院已經指示要暫緩二○三五年禁售燃油機車政策,對全副熱情投入電動車產業的陸學森來說,不啻是淋上一大盆冰水。
這個政策大轉向,讓Gogoro從一個眼看著要奪標的選手,突然成了走鋼索的人,不論距離終點再怎麼靠近,一個風吹草動就可能導致前功盡棄。特別是Gogoro副總經理彭明義指出,現在台灣市場上存在很多聲音,有些聲音不全然貼近真實,「如果沒人澄清,就會被放大,最後會變成那我幹嘛要做這東西?反正也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比起光陽、三陽兩大車廠遲遲不願意加入Gogoro陣營,這才是他們心中最深的憂慮。
Gogoro將問題拉高至國家層級,從環境面、產業發展的角度尋求支持,稱這是一場關乎台灣七千億元汽機車產業升級的關鍵時刻。陸學森說:「合作可以創造一個新行業出來。」而這個機會將不會只是Gogoro一家公司的。
確實,過去幾年在Gogoro的帶動下,至今已有一九二家供應商投入電動機車產業發展,而這背後代表的是數萬個工作機會,以及數以億計的投資規模。同時也因為技術面的突破、供應鏈的成熟,還有平台的建立,大大降低電動機車進入門檻,讓更多車廠得以參與這波產業升級。
機不可失 呼籲產官學要團結
「我們代表台灣,不是Gogoro。」陸學森不斷強調這一點,也呼籲台灣應該從政府、供應鏈、經銷商、學界,乃至於全台灣民眾都要團結一致,才能在現有優勢下,以最大的能量、最快的速度拉開領先差距,搶先拿下國際市場。反之,「如果沒辦法搞清楚對台灣的好處,機會過去就不見。」他說。
特別是在日本四大車廠傳出合作消息後,台灣領先的倒數時鐘恐怕會轉得更快。
陸學森認為,當日本人開始插旗,代表他們也認同電動車是一個好市場。彭明義形容,日本四大車廠的舉動,就像當年傳統手機廠宣布要做智慧型手機,等同宣告智慧型手機時代已經來臨;而日廠的動作,就是油車和電車時代轉換的認證。但他們也不否認,幾大日本車廠在東南亞等海外市場的品牌力更強大。
陸學森雖指出日本人做事謹慎,比不上台灣的速度。不過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組長鄭兆倫則是認為,即使Gogoro目前位居領先,但電動機車門檻相比四輪電動車低,面對有扎實基礎的競爭對手,「Gogoro領先五年,不代表五年後本田、山葉會一蹶不振。」
鄭兆倫也提醒,在電動車競賽中,不能忘記電池成本的重要性。相對於Gogoro只做電動機車,本田則是在機車外,還有汽車品牌,就整體電池需求量來看,更容易取得成本優勢。而這正是Gogoro必須抓緊時間,促成台灣產、官、學界團結的原因。
但從產業現實面來看,還沒加入「G陣營」的兩大機車品牌,三陽去年才宣布要與中油合作,董事長吳清源接受《今周刊》訪問時,直白表示,三陽不急著擠入電動車市場;光陽則在少主柯勝峯主導下,一心走自己的路,幾乎不可能與Gogoro合作。
儘管陸學森一再強調,Gogoro是一家生態系公司,也重申Gogoro從來就不想做一家電動車公司,更無意搶當產業老大,「我的工作是要把別人做到他成為一個領導者。」只是他這句話還有後半段:「要用我們的技術、用我們的系統。」就如同千千萬萬家企業在Google、Apple等平台上做生意一樣。而這個大前提,可能也是最難解的一道習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