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天才是天生的。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天賦異稟的人,好像天生自帶某種屬性,然後逐漸成為某個領域的傑出人才。
很多人認為,天才是天生的。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天賦異稟的人,好像天生自帶某種屬性,然後逐漸成為某個領域的傑出人才。
天才的真相
在小提琴界,帕格尼尼是天才的代名詞。他在一次演出時,在台上正拉著小提琴,突然嘣的一聲,一根弦斷了。大家都覺得這下完蛋了,演奏無法繼續,可帕格尼尼就像沒事人一樣,繼續拉著三根弦。
過一會兒,又聽嘣的一聲,又斷了一根弦,這下僅剩兩根弦了,他還是鎮定自若地接著演奏,而且依然流暢。
嘣! 第三根弦也斷了,就剩最後一根弦了! 帕格尼尼依然不理會,行雲流水,用一根弦完成了整首曲子。音樂停止,台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帕格尼尼之所以能夠從四根弦到一根弦拉完整首曲子,是因為他曾經為了追求一位女士,創作了一首曲子─ ─去掉中間的兩根弦,只剩下一根粗音弦和一根細音弦,這首曲子就好像一對熱戀的男女在對話。所以,那次演出的斷弦並非意外,而是他刻意為之。
天才的能力並非生而有之,訓練可以創造我們以前並未擁有的技能。這個幫助我們突破能力邊界的學習方法被稱為刻意練習。
三F原則
刻意練習可以簡單地記作三F原則。
第一個F是指專注(focus)。
一個高爾夫球手練習的時候,他的教練過來問他:「你在幹麼?」「我在訓練呢。」他回答道。教練說:「你根本就不是在訓練,你是在玩。你打球的時候並沒有專注,你沒有認真思考自己的動作,然後不斷糾正自己,去建立更加強大的心智表徵。」
老虎伍茲在獲得了八次世界冠軍之後,決定從頭開始練習揮桿的動作;柯比.布萊恩可以一個人在球場,把一個枯燥的動作重複無數遍,他曾經問過這樣一句:「你有沒有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
第二個F是指回饋(feedback)。
一定要獲得回饋,找個人告訴你哪裡做得好,哪裡做得不好,最有效的辦法是找一個私人教練。
有一位七十歲的老先生,突然想學空手道。他找到艾瑞克森博士:「我知道你在研究刻意練習,你能不能告訴我,像我這樣還能不能練到黑帶?」
於是,他們制定了一個計畫,來幫助老人家拿到黑帶。他們給這位老先生找了一個私人教練,不斷矯正他的問題,不斷布下功課、練習。這位老人每天用大約五個小時來練習空手道,五年後,他在七十五歲時拿到了藍帶。按照這個速度,他有望在八十歲時拿到黑帶。
第三個F是指糾正(fix it)。
就是在發現有問題時及時改正。回饋的作用是讓你發現差距在哪裡,下一步就是要改正它。
我中學的時候,很愛打乒乓球,每次都要和人比賽,業餘的人多半喜歡比賽。
到了大學,遇到幾個專業選手,我才發現根本打不過人家。專業的同學告訴我:「你的每個動作都有問題,每個動作都差一點點,一定打不過我啊。」
他們的方法是:今天下午就練正手弧圈球,那這一下午不做別的,就正手弧圈球啪啪啪使勁打。這個練好了,下次再換反手推擋。
我乒乓球進步最快的時候,就是在大學和專業選手在一起訓練的那段時間。你會發現雖然很枯燥,沒有比賽好玩,但是練習才能讓你進步。
這就是三F原則:首先從專注開始,找到專業的人給我們回饋,最後不斷糾正。不斷挑戰舒適區,就能讓工作成為刻意練習的戰場。
什麼是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和一般的練習不同。
第一,要有明確的目標,最好是可以衡量的。
第二,一定要專注。富蘭克林在寫作方面可是高手,他找來自己喜歡的雜誌,把文章都讀一遍,然後根據自己的理解重寫一遍,寫完之後再與原文對照,這就是刻意練習。
第三,努力挑戰,每次練習都要有回饋。為什麼減肥時一定要備體重計,這就是回饋啊。每天都去量一下,看自己有沒有瘦,然後繼續不斷地練習。
這個基本框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心智表徵。
什麼是心智表徵呢?就是你對一個事物根本不需要思考就能做出反應。
訓練的目的就是,把我們訓練成對某件事情有下意識反應,就具備了與他人完全不同的心智表徵。
從刻意練習到成為高手的四個階段
任何一個人,從開始刻意訓練到最後成為高手,都要經歷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產生興趣。
並不是所有的孩子一開始就喜歡下象棋,也不是所有的孩子一開始就喜歡拉小提琴,他們的父母創造了產生興趣的機會。在第一個階段,接觸、娛樂,不管別的。
第二階段:變得認真。
我兒子學跆拳道有一段時間,到現在慢慢變得認真,覺得每周一定要去訓練,而且要刻意練習。
第三階段:全力投入。
第四階段:開拓創新。
當你可以開拓創新,就說明已經成為真正的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