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科學家,已成大數據趨勢中的一個燙金關鍵字,在美國職缺成長超過六倍;斯克里芬諾在四十年職涯中感悟,比起巨量資料,人的心思,恐怕更雜亂無章。
什麼樣的職業會連續三年列為美國最好的工作?答案是資料科學家(data scientist)。
二○一二年,《哈佛商業評論》就指出,資料科學家將是「二十一世紀最性感的工作」,就與一九九○年代,電腦工程師竄起成為就業市場當紅炸子雞一樣;職場社交網站LinkedIn去年底發布的一份報告也指出,資料科學家職缺,在美國比起五年前成長六.五倍,僅次機器學習工程師。
同樣是在去年,IBM發布的報告亦指出,光是在美國,未來兩年關於「資料分析」的就業機會就會成長二八%;調研機構顧能(Gartner)則預測,到了一九年,全球九成以上的大企業都會設置數據長(Chief Data Officer)職位。
需要巨量資料餵養訓練的人工智慧,讓「資料科學家」成為全球大數據火熱趨勢中的一個燙金關鍵字。但看在美國顧問分析公司鄧白氏(Dun & Bradstreet)首席資料科學家斯克里芬諾(Anthony Scriffignano)眼中,這個名詞,還真是有點過於氾濫了。
「幾年前開始,所有人都開始用這個詞,但老實說,我覺得很多人拿這個詞包裝自己。他們沒有學習新的技巧,卻突然就變成資料科學家了。」接受《今周刊》越洋專訪時,斯克里芬諾不改科學家性格,首先就執著於要釐清「資料科學家」的本質。
「有些人之前可能只負責資料科學中一部分的數據建模(Data Modeling),或只是與資料沾上邊。但新事物太快竄起,突然每個人都變成專家了。」縱橫業界近四十年,斯克里芬諾帶領鄧白氏集團,為近九成美國《財富》雜誌五百大企業(FORTUNE 500)服務,看著資料科學從原本還隱沒在電腦科學之中,快速壯大成為一門新世代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