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掌握跨文化溝通能力 讓你在全球都能表達自己

掌握跨文化溝通能力 讓你在全球都能表達自己

English Career

個人成長

English Career

2018-05-04 09:56

最近出差去了一趟印尼,有同事問我怎樣跟信伊斯蘭教的印尼人溝通。我認真想了想,也有一些看法,可以分享。

文/莊坤良

 

這是個全球化的時代,養成跨文化溝通能力,理解他人並表達自己,變得很重要。以下就對此項能力的養成方法與態度,提出幾點見解來討論:

 

專業英文重要還是社交英文重要?

 

專業的溝通,範圍明確,需要知識的深度;而社交的對話無所不包,需要常識的廣度。這兩種語言能力,一樣重要。專業的對話是工作所需,但看似無關要緊的生活語言也很重要,許多共識的建立,都藉由社交語言的催化而達成。尤其是進入管理階層的人,社交應酬機會多,飯桌上通常不討論專業知識,多的是生活經驗的交流;八卦新聞或風花雪月的人間事,都是有趣的話題。所以除了專業語言外,也要磨練自己的社交語言。

 

注意使用英語溝通的兩種不同對象

 

使用英語溝通的人分成兩種,一種是英語非母語人士,另一種是英語為母語人士。對前者而言,英語是一種共同語言(EL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因此不必在意正統或標準問題,能溝通最重要。言談之間最好避免使用典故、複雜的詞彙或罕用的句型,盡量考慮對方能否理解來發言,以達到最大的溝通效果。我和印尼學者的對話,大抵遵守這個原則。

 

和第二種人溝通,就比較複雜。很多英語詞彙來自聖經故事、希臘神話或文學經典。例如,他們用「Adam’s apple」代表男生的喉結,用「Achilles’heel」代表先天的弱點,用「Helen of Troy」代表紅顏禍水。他們會引用詩人Robert Frost 的話,稱一件想做卻沒能做的事為「the road not taken」;或借用小說的書名,稱一個無解的問題為「catch-22」(註)。這類的表達涉及較多西洋文化典故,需要有較深的文化涵養。和英美學者的溝通,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文化情境。和這兩種人溝通,必須採取不同的策略,才能有較好的溝通效果。

 

會英語,不等於會溝通

 

溝通來自理解與尊重他人的文化差異。它是一種從傾聽、接受、認同、欣賞到感激的過程,這個過程強調設身處地,以同理心來理解不同文化。例如,我們對印尼人不吃豬肉的飲食習慣與每天五次的禱告習俗,必須尊重、甚至於欣賞他們的虔誠。Winston Brembeck說:「學一種語言,而不懂其文化,會把自己變成一個口若懸河的傻瓜。」(To know another’s language and not his culture is a very good way to make a fluent fool of one’s self.)。溝通不只是語言的問題,更是文化的問題。

 

延伸閱讀

不怕全英語震撼教育 台灣傳產轉外商走上國際
不怕全英語震撼教育 台灣傳產轉外商走上國際

2018-04-27

大量人才出走 台灣正面迎戰人才斷層問題
大量人才出走 台灣正面迎戰人才斷層問題

2018-04-20

全球人才移動趨勢高 外派工作不再是選擇題!
全球人才移動趨勢高 外派工作不再是選擇題!

2018-04-16

創辦教育組織「城市浪人」 她當上富比士亞洲青年領袖
創辦教育組織「城市浪人」 她當上富比士亞洲青年領袖

2018-03-30

資深經理人外派煉油國前線 靠英語力拓展業務
資深經理人外派煉油國前線 靠英語力拓展業務

2018-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