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我剛進出版業的時候,書都是活字排版。當時照相打字是新玩意,字體漂亮,一行行的字很整齊,但是很貴,所以只有少量的標題字才用。後來,價格下降,大家才把整本書都用照相打字輸出,等校對好再送去製版。
那時我看美術編輯工作,有些印象很深。照相打字一旦有打錯字,或是編輯與校對的過程想要加減字數的時候,她的「小針美容」工作就來了。重新整頁輸出太浪費,都只是把需要的那幾個字,或某幾行字重新輸出。所以,她要用美工刀在校對的相紙上剔開錯字或想挪動的字,留出空白,再同樣小心翼翼地,在新打來的相紙上剔下自己需要的那幾個字,整整齊齊地貼回校對相紙上的空白處。
整件事情的重點,就看她是否能輕靈地把相紙上的字,以最薄的程度剔(絕不能挖)下,使用最適量的膠水,相互「換臉」,做得完美無缺。不但製出來的版要了無痕跡,最好連照相打字的紙上都天衣無縫。這是當年一位美術編輯的基本功。
美術編輯用針筆畫線也很厲害。在完稿紙上,用針筆畫出的線,不但要筆直,還要從頭到尾一致飽和的墨色。
美術總監,就更厲害了。做雜誌的時候,他會很威嚴地參加過許多會議之後,決定一個開本、版型的天地尺寸,以及各行各欄的參考線條。等他定稿後,會拿到印刷廠去製作出完稿紙。然後,大家才開始據以工作。至於配色,當然就更不必提了。他怎麼閱讀色票、使用色票,更是大學問。
回顧這段歷史,我要說的是:過去,用來界定一個新手和高手之別的,有許多基本功。要練成這些基本功,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今天,則不然。上述所有曾經要在一位嚴格的前輩手下工作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累積下來的基本功,今天任何一位連校門都不用出的年輕人只要會使用Indesign,或photoshop這種軟體工具,就通通解決了。
資訊時代,在大量知識與數位工具的輔助下,各行各業的許多基本功都不需要,新手階段也因而縮短了。上述的美術編輯,只是個例子。因此,從一個方面來說,今天的上班族是充滿機會的。只要勤快些,腦筋動得快些,你就可以快速地跨越過新手階段。
可是,今天的上班族也面臨很高的風險。跨越過新手階段,並不見得就成為高手。這些你不能稱他「新手」,也不能稱他「高手」的人,只好稱為「非新手」。過去,在「新手」與「高手」對比的時代,新手很容易知道自己與高手的差距。今天,在「非新手」與「高手」對比的時代,非新手卻很容易看不清自己與高手的差距。
因為,高手會的九五%,非新手也會。高手會,而非新手不會的,只有五%。高手和非新手的差距,只有五%。很容易讓人看不清的一個差距。但也是決定了一切勝負的差距。
看不清這一點,我們就會在快速地跨越「新手」階段後,卻落入漫長的「非新手」階段而不自覺。這就是今天的機會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