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一個市場,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項商品,需要清楚且正確的定位,別人才容易辨識我們,提供合適的工作機會。
他是「定位之父」,學過廣告或行銷的人都知道「定位」(positioning),它對一個品牌或一項商品至關重要,定位模糊則無法行銷,定位錯誤則行銷失敗,而這個革命性的觀念是傑克特魯特在48年前提出。
定位這件事,不是只有在買賣商品時用得到,影響到我們的荷包而已,它還會左右國家的前途。
台灣近年經濟差,除了國際大環境改變,很多人都歸責於內部的藍綠之爭,造成台灣在討論任何政策時,只有立場,沒有是非。而所謂的立場,說穿了,就是定位,在政治市場中取得明確的定位。
看電視談話節目時,很多名嘴的說話內容明顯偏頗,也是定位的結果,他們必須選擇某一種立場,因為有立場才會有市場,觀眾才知道應該要聽哪位名嘴的話比較順耳,不致腦充血。
而,你的生涯選擇,也和定位有關。就業是一個市場,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項商品,需要清楚且正確的定位,別人才容易辨識我們,提供合適的工作機會。
先拿我這個人來說,我不是只會寫求職或職場,還會寫愛情與婚姻,甚至是對生命的體悟等,但是在我還不具高知名度之前,就只能選擇一種定位。如果既寫職場又寫愛情,容易讓人感到困惑不解,心想:「看不懂這個人到底是幹嘛的!」由於我在人力銀行工作,從職場切入,一般人來看我這個「新秀作家」時,便會覺得相關也合理,不致在定位上有突兀感。
一樣的,你在生涯選擇上,也要做相同的考量。
念什麼科系,做什麼事,學以致用,企業很容易可以接受,因為科系與工作具有相關性,便有了合理性。相反的,倘使一名畢業生學非所用,就必須要想辦法證明相關性,比如在過去的打工或實習經歷中,習得哪些能力,和要應徵的工作有相關,提出解釋,將學非所用合理化,才能增加企業錄用的機會。
至於想要轉職的人,若是行業或職務的差異大,跨度超過企業的容忍範圍,定位就會出現錯亂,也必須加以說明前後兩份工作之間的相關性。
很多人對於生涯有很多的想像,這個有興趣,那個也想做,在履歷上寫了多個「希望應徵職務」,這是不智的,因為企業會找不到這個人的定位。偏偏又提不出相關性,企業當然無法錄用。
一生很長,定位會改變,因為環境會改變。因此,終身學習是很重要的,才能順利位移到下一個定位,啟動嶄新的一段生涯。
再拿我來說,我大約每10年會轉換一個定位,第1個10年我的定位是媒體編輯,第2個10年則是做行銷,第3個10年是在網站做管理,現在要邁入第4個10年,我的定位是當作家,所以現在就很勤快寫文章給你看。
定位清楚,不僅是為了自己有個全力以赴的方向,更為了別人知道可以提供哪些機會給我們,幫助生涯更開闊,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