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以為網路是找工作唯一的辦法,凡事都靠上網搞定,然而這不過是另一個導致挫折連連的無效想法,副作用是喪失自信。
柯特頂著史丹佛大學設計碩士光環,剛完成兩年實習,而且原本就有耶魯的永續建築碩士學位。太太姍蒂剛懷孕,夫妻喜迎第一個孩子。他們決定從矽谷搬到喬治亞州亞特蘭大(Atlanta),在姍蒂娘家附近成家立業。念了這麼多年書,柯特終於準備好靠著耀眼學歷進入職場,建立自己會熱愛、薪水也夠繳帳單的事業。柯特曉得如何用設計師的頭腦思考,然而他剛抵達喬治亞州時,覺得有必要(向老婆還有岳父母)證明,自己非常認真在找工作—立刻就得找到。於是他動起來,做了功課,仔細尋找地方上符合自己學經歷的職缺,篩選出最適合的工作,投了三十八份申請書,附上令人印象深刻的履歷,以及替每一份工作量身打造的求職信。
理論上,柯特會讓雇主驚豔萬分,搶著要他這個人才,錄取他的公司讓他不知如何取捨,然而以上這些事統統沒發生。柯特寄出三十八份工作申請,八間公司寄出簡短的e-mail感謝函,其餘完全無消無息。八家回絕,三十家不回。沒有任何面試機會,沒有錄取,沒有後續追蹤電話。柯特大受打擊,開始焦慮孩子出生後該如何是好。柯特還是擁有耶魯與史丹佛學歷的人,連他都這樣,其他人又該怎麼辦?
柯特用上的第一種求職法,是多數人找工作的標準模式:在網路或企業網站上尋找徵人啟事,閱讀職缺說明,決定哪幾個是「完美」工作,接著寄出履歷和求職信,等對方的人事經理打電話約面試,然後等到天荒地老。
等。
再等。
這種求職法的問題,在於五二%的雇主坦承自己聯絡的人,還不到應徵人數的一半。
標準求職法失敗率超高的原因在於,這種模式建立於錯誤的假設,誤以為完美工作正等著我們。
在網路上找工作
現代人以為網路是找工作唯一的辦法,凡事都靠上網搞定,然而這不過是另一個導致挫折連連的無效想法,副作用是喪失自信。
多數的好工作(亦即符合夢幻工作的定義)永遠不會公告開缺。最有趣的新創公司(有一天成為下一個Google或蘋果的公司)職缺永遠在放上網路之前就被搶光。員工不到五十人、沒有人資部門的公司,常是令人雀躍的工作地點,但是這種公司一般不會公告職缺。大型企業通常也只向內部公布最有趣的工作機會,多數求職者都看不到。其他許多職缺,也只有在口耳相傳或社交網絡仍找不到人之後,才會對外公布。網路上沒有這種好康。不管堂哥朋友的弟弟號稱自己是怎麼找到頭路,那種差事就是不會放在網路上。
在網路上找工作,得耗費驚人的大量時間,不但得絞盡腦汁寫求職信,依據不同徵才內容修改履歷,還得管理與追蹤網路上無數職缺。花那麼多時間,耗掉那麼多力氣之後,只換來一去不回。求職原本就不是什麼好玩的事,在網路上找工作,投出數百封履歷,只換得一、兩個正面回應,更是折磨。把網路當成唯一的求職法,無疑是在自虐。
本書不建議把網路當成最主要的求職途徑,不過網路每週都會出現成千上萬的職缺。如果各位還是堅持在網路上以尋寶方式找工作,以下提供一些局內人的建議,協助大家改善在網路上找到工作的機率。
書名: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自己的人生,自己設計!
終於,有一本書要教我們如何打造人生,更貼切的說法是「設計」人生。 任何年齡、任何人生階段都適用。歷經15年實證的課程(8年在柏克萊,7年在史丹佛) 本書精鍊自史丹佛設計學院知名的生涯規畫課程,由兩名教授共同撰寫。
歷經十幾年的實證,此課程的生命設計模式對於個人的改變相當有效,大幅降低焦慮感以及有關職涯、生命的錯誤迷思,能更有效地達到職業目標。作者教學經驗豐富,深知激勵人心的祕訣,將設計與生命觀點的共通性緊密串連。
作者:比爾‧柏內特、戴夫‧埃文斯(Bill Burnett & Dave Evans)
譯者:許恬寧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