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休吵翻天,法案終於過了,有趣的是,在身心科診間看到的是勞方、資方、甚至主管都不開心的地方。該怎麼辦呢?洋蔥醫師和蚊子老師建議,無力抵抗大環境,得增加你我的「心理韌性」!
一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性,每週固定休週日,每週六都加班,一個月大約多六、七千塊,對於中產階級家庭來說,確實是不無小補。法案通過後,又加上經濟不景氣,老闆就告訴他「做再多都賣不出去,人事成本高,以後就不用加班了」,但這樣的結果,就換成個案老婆有意見,總是問他說「為什麼不去上班?現在家裡很窮,需要錢」,搞得個案壓力很大。
這個個案是想加班沒辦法,但另一些人則是想累積假期,不想要「加班費」。一名空姐告訴洋蔥, 平常加班希望累積假期,獲得一個長假時間出去玩,現在做七休一就不能這樣累積假期了,而政府以為特休假的規定對勞工好,其實一點都沒有,特休家對空姐來說總是看得到吃不到,平常大家都忙碌,也不可能敢休假,一年之後又歸零,大家都累得要死。
別以為只有勞工抱怨,老闆也不爽,有老闆在診間告訴洋蔥,新法案「簡直是要我養老鼠咬布袋」,裡頭的吹哨條款「根本就威脅我們老闆」,以前還有比較多模糊機會,與員工會有相當的「默契」,本來「江湖上行走就要有行規,市場上不會這樣走」,現在釘死了,還給員工爆料機會,亂七八糟。
但同樣是吹哨條款,勞工也抱怨說,立意雖好,但「哪有員工哪敢去投訴」?
蚊子老師分析,根據心理學「損失規避效應」的解釋,人獲知一個消息時,都不會先想到「我會得到什麼」,倒是會想到「我會先失去什麼」,大家一定都先講失去什麼,第二步才會開始想好處,但往往「損失成本總是會大於獲得的快樂」,也就是丟掉一百塊的不爽,會高於撿到一千塊的快樂,搞得大家都不開心。
不管哪種規定,都會有正反兩面解讀,像以往希望公司能協助維持員工身心健康,公司雖然宣布有這樣的福利,但真正使用的人卻少之又少,尤其是旗下有醫院的勞工,根本就不敢,深怕自己去看診以後,老闆會覺得「我沒能力」。
在診間接觸的個案,每個都很拼,難怪國外的人都認為,台灣人深具水牛精神,任勞任怨,也見識到台灣人的耐操力。
面對這樣改變不了的大環境,洋蔥建議,要讓「心理韌性夠一點」,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還是自身健康與清晰腦力重要,外在不是你我能改變,但我們能改變自己,當面對突然其來的外在挑戰,要隨時能做適度調整。
蚊子老師說,這樣的心理韌性,基礎是要有自信心,需要藉由周遭互相加油打氣或經驗分享,得到情緒支持,當你不開心、不爽的時候,有對象可以抱怨或是能夠哭一哭紓壓。
洋蔥醫師說,當覺得很累、很低潮時,可做會覺得幸福的小動作,像有一名年輕醫師,每次下班都很累,就到健身房運動,或是天氣好沒下雨時,提前一站下車,慢慢走回家,就覺得很舒服;每個人習慣方式不舒服,也有人是上網聊聊天,只要能讓心情緩和的方法都好。
面對大環境,我們無力改變,但如何調節生活,卻是我們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