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能的話,不要離職場太遠。計畫何時該抽身而退,就跟計劃何時該挺身而進一樣;做出經過審慎考量的選擇,而不要毫無計畫地行事。
如果你在這些階段中,有一絲絲餘裕可以做選擇,千萬不要放棄。有太多女人計畫要在離開職場之後再找時間重新回去,對自己的教育背景和專業能力充滿信心,但卻發現要回去比她們預期中要困難很多。二○○三年,麗莎.貝爾金(Lisa Belkin)在《紐約時報》雜誌上刊登了一篇名為「一場自願退出的革命」,內容是她訪問了十位普林斯頓的畢業生,而她們都是同一個大西洋讀書會的成員,其中一半的人辭掉了工作當起全職媽媽,有一位兼職工作、一位和丈夫一起經營事業、兩位是自由工作者,還有一位仍全職工作,沒有小孩。
十年之後,茱蒂絲.華納(Judith Warner)訪問了幾位女性,想看看她們過得如何,因為她們都和貝爾金的採訪對象做了一樣的選擇。幾乎每個人都想回去工作,雖然她們通常會找跟她們之前離開時不一樣的工作。其中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在重回職場時比其他人稍微輕鬆一些,絕大部分是因為她們持續跟業界保持聯繫、擁有優秀的教育背景,而且很有策略性地自發性協助幫忙。
華納是這麼說的:「為曼哈頓的私人學校募款是重回銀行界很棒的作法,但是為郊區游泳隊舉辦烘焙點心拍賣會,對重回職場可就沒有什麼幫助了。」但還是有許多人很難再找到工作,而且對於自己原先離開職場的看法也更加清楚透徹,雖然沒有人後悔自己把時間花在陪伴孩子上,不過,她們在選擇離開工作時並沒有想到,其實這個選擇也削弱了她們在經濟與社交上的能力。
所以,如果可能的話,不要離職場太遠。計畫何時該抽身而退,就跟計劃何時該挺身而進一樣;做出經過審慎考量的選擇,而不要毫無計畫地行事。如果你有策略地處理這件事,就能夠找到方法在放慢步調時繼續保持人脈活絡、工作技能不退步,你可以遊走於工作與家庭之間,或是暫時離開一段時間。
一個簡單但確實的規則可以幫助你做好計畫。這是我從我的哥哥霍克那裡借來用的。他在投資銀行工作了二十五年,看著身旁的許多同事來來去去,他的建議是絕對不要在陷入危機的時候做出離職的決定。你要預見危機的到來,這危機就是你覺得自己既是全世界最糟糕的照顧者,也是全世界糟糕的專業人士時。
知道這樣的時刻會到來,但也要知道這種時刻是最不適合做人生抉擇的時候。建立起支援系統,包括在公司和在家裡,讓別人幫助你度過這樣的時刻,並且要時常確認你有好好地灌溉這個系統。他們對你的工作不是干擾,而是幫助你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並且在漫長的煎熬之後,讓你能變得更堅強的人。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安・瑪莉・史勞特 Anne-Marie Slaughter
出版:悅知文化
書名:未竟之業:為何我們無法兼顧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