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個新聞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就是人文科系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並不吃香。以新聞的重點摘要來看,這人文科系包含了文、史、哲三大學院,人文科系大學生畢業後三年,平均月薪3.3萬,比最低的設計學門只多4,000元,而三年內都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人只有26.3;且多半集中在批發零售業、製造業與教育服務業。
這新聞跟我們行銷企劃幫有什麼關係呢?因為會從事行銷企劃相關工作的,絕大多數是文科啊!雖然行銷企劃可能比較多都是出自於傳播科系,但傳播科系畢業生起薪也是出了名的低,為什麼會低薪呢?可以從供需角度來看
以受薪階級而言,如果要有高薪,通常必須具備特殊專業,或是需要承受較嚴苛的工作環境。這邊所指的特殊專業,並非指律師、醫師等被法律限制工作資格的職務,而是需要某些較罕見的工作能力。
比方說,我曾經認識一位擔任高級隨扈的朋友,基本薪資加上任務出勤,一個月至少7.8萬左右。但這位朋友是自願役退伍,而且服役期間受過突擊訓等在部隊中進階的實戰訓練,這種人在人力市場中就是比較少見,所以他退伍後就被某間保全公司網羅。誰說退伍只能開計程車?在軍中每天只想混當然會變廢。
而在網路業,原本前端工程師這個職務並不是這麼受重視,有些網路公司會讓自己內部的人員兼著做,比方說叫美術設計自己切版、後台程式自行串接網頁程式,但前陣子UI/UX(介面設計/使用者經驗)的議題被炒作起來之後,市場需求大增,所以前端工程師目前薪資較好。
前文提到「需要承受較嚴苛的工作環境」這一點,要看產業供需,如果是很多人有興趣的產業,嚴苛的環境還是會吸引很多人來參加,導致供應大於需求,一樣沒有好薪水,例如:影視製作。
國內影視製作的環境是相當惡劣的,我以前拍過電視連續劇,每日工作時數大概15-16小時左右,而且殺青前都無法放假回家,當時薪水只比22K多一點而已。
影視產業因為新鮮人薪情太差,所以不少年輕人選擇自己跳出來開工作室,隨便接點小片子,也勝過被老屁股凹,以至於整個製作產業變成「師」多於「助」的畸形生態。
所以,在目前求職市場來講,真正能在供需法則中占上風的,還是要看能力獨特性,然而通常獨特性強、需求少的職務,往往都有著工匠或專業人士性質(如同前面所述的隨扈或前端工程師)。但以行銷方面的工作來講,比起其他領域,能力的獨特性的確就是弱了一截。
所以,既然薪水低,行銷企劃真的是不值得做的工作嗎?其實也未必,因為行銷企劃的工作內容就是要不斷地集客、說服、喚起行動,所以這份職務可以培養經營能力的職務,也能培養出觀察消費者的敏銳度。如果,你有打造產品的夢想,有著想要成為經營者的企圖,行銷仍是一個值得投入的職涯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