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創業,只能教你「成功創業」,而無法教你「創業成功」。成功創業有步驟可依循,讓你不是完全無知、矇著眼到處碰壁,但創業成功則無法系統性複製。若能複製成功,我想這種創業項目也無法長治久安,很快就被許多競爭者給瓜分果實,最後就是大家都賺不到錢回到原點。
能教的內容可粗分為兩大項:「專業知識」與「經驗傳承」。前者屬於可被系統性學習的,像是會計、財務、行銷、管理等...;後者內容則屬於非系統的內涵,沒有通例,往往只是個案,但深入研究、探討可以給你豐富的臨場感受,吸取他人經驗來成為自己的養分。
創業後碰到問題,你得根據當下的現況做自主判斷,即便相同問題,在不同時空背景、條件資源、能力強弱下,自然都有不同選擇,而這就是你得自己面對的,未必能有前例可循。
創業課程之設計目的,應該以「讓學習者事先認知、理解創業的專業知識與現實狀況,進而明白如何開展自己的事業」為主要,也就是應當務實的協助新手能從0到1即可,並不需要也不該有「保證成功」的內容。
換句話說,創業課程著重在催生、孵化,至於事業開展後需要大量資源協助成長,那就有賴加速器的幫忙。所以,「育成」與「加速」是不同的概念,但很多人都誤解,也分不清楚兩者的差別。
曾聽過有朋友批評:「鼓勵人們創業,但你無法負責後續的結果,很不負責任。萬一他們因此負債、失敗,造成人生難以挽回的悲劇,該如何是好?」我想,這就是誤會創業課程之存在意義了。
誠如所說,課程之設計目的不是為了保證成功,而是協助他們在認知更多創業現實狀況後,給予他們該具備的知識,將自己的構想落實而已。事實上,讓尚未創業的朋友們認清自己適不適合創業,也是課程中該有的內容。
創業的成敗,除了課程外,還有天份、能力、膽識、資源、人脈、時機等...不同要素所影響,有些人光是搭上時機順風車,就能有非常成功的創業故事,也有些人能靠家裡幫忙,於是有了可觀的規模。
既然創業成功不會只是因為課程的幫忙,那麼創業失敗,自然不該是課程該負擔所有責任。這樣的邏輯,我想應該是很容易理解才是。
教創業,只能教你「成功創業」,而無法教你「創業成功」。
成功創業有步驟可依循,讓你不是完全無知、矇著眼到處碰壁,但創業成功則無法系統性複製。若能複製成功,我想這種創業項目也無法長治久安,很快就被許多競爭者給瓜分果實,最後就是大家都賺不到錢回到原點。對創業課程、講座不需要有過高的期待與理想要求,那不是它存在的意義。簡單說,你能從中學到很多,受很大啟發,卻不會是記住一些原則或教條就保證獲得什麼結果。事實上,這也正是創業美妙之處,既科學,又藝術。
創業成功有難度、有門檻,才讓那樣的成功特別甘甜。在那條成功的道路上,佈滿荊棘與挑戰,是綜合知識與經驗後的智慧,伴隨你做出選擇的積累。如果成功需要10個正確的選擇,那麼無論你用什麼方式,做越多正確的選擇,自然就離成功越近了。創業的學習經歷,可以讓人變得成熟而睿智,用錢未必能買到。可以成功當然值得喝采,但若失敗了,其實也有受用無窮的經驗,於己於人都能有所助益。
這就是創業課程或學習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