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這個世界步調太快,而讓一些年輕人沒時間磨練、學習基本禮貌?是不是因為網路資訊太發達,3C產品隨手可得,他們花太多時間在跟螢幕對話,而忘了如何與人交往?
為了方便提早離席,我選擇了最後一排的位置坐下,正心想怎麼時間快到了還沒什麼人,突然間,一群大學生慢慢湧入會場,現場還有像是老師的人指揮大家可以往某些地方坐。由於我坐在靠近走道的位置,所以部分學生要進入該排座位時一定會經過我,而我也很識相的讓自己身子往後傾,盡可能讓同學們能有稍微寬一點的空間進入座位。
正當幾名學生陸續就坐時,突然一個身材略胖的男同學出現,同時揹著一個像是要登山的超級大包包,就這麼跟著前面的同學擠了進來。擠不是問題,問題是他重重地踩到了我的腳,同時他後揹的包包也相當用力的撞擠到我的臉頰,有點像是被拳擊手貓了一拳的感受。
我原想他應該會轉身跟我點頭致意,結果不僅沒有,還跟他的同班同學們繼續嘻嘻哈哈、若無事然的找位置坐,完全沒感覺到自己的冒失行為。坐下之後,一群男同學開始拿起手機,有些人也許打卡拍照,另有些人則玩起遊戲,那位當事者沒有反應,他身邊的同學們也都沒有人提醒他的冒失行為,不禁讓我有點感嘆,這幾位男大生,到底生活教育都從哪裡學習?基本禮貌為何沒有成為他們應有的素質?
我回想起自己近年內,經常收到許多大學生或剛畢業沒多久的年輕朋友,寫信來邀約演講或希望能參加他們的活動給予指導,只能說,素質落差很大。有些年輕人相當重視禮節,不僅Email來邀請,也會打個電話說明原委,然後懇切的希望我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前往,甚至連交通、住宿,到了會場後的接待、停車位置、講師習慣的飲品等...安排的相當細膩而貼心,讓人印象深刻。
另一種年輕人則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寫信來也不管你有沒有收到,甚至連問你有沒有意願、有沒有時間參加活動都沒有,就認定你應該會參加,像是一種上對下的命令般,第一封信就請我提供講師簡介、資料,以及相關簡報檔案給他們,好讓他們能在「時間限制內」方便作業。溝通過程中,沒有一通電話,沒有關心我會用什麼交通工具前往,只是附上一句話叫「我們有補助車馬費」,就草草了事。
有時我都會想,是不是這個世界步調太快,而讓一些年輕人沒時間磨練、學習基本禮貌?是不是因為網路資訊太發達,3C產品隨手可得,他們花太多時間在跟螢幕對話,而忘了如何與人交往?
這些現象的問題在校園可能已經很頻繁,但更嚴重的問題是,這些學生畢業後,到了職場,就會把這種狀況延伸到同事之間的溝通、客戶之間的維繫、主管與同仁的對話。於是,本來可以好好說的,結果同事之間為了一些情緒而對立;原本客戶只是小生氣,但因為你的沒禮貌變得超級生氣,處理不了只好讓主管親自去賠罪,甚至害公司失去客戶;原先主管只是希望你能改正某些行為,但因為長期以往都沒人講你,於是當自己被糾正後心生不滿,開始批評主管機車、反覆、沒天良,甚至跟同事搞小圈圈扯主管後腿。
其實,禮貌的養成,就是一種人格的養成。禮貌不僅僅是外部的行為舉止,事實上也反映了一個人的價值觀與修養。
同樣一句話,有禮貌的表達,跟粗魯無禮的表達,就會型塑成不同的結果。無論職場、家庭、生活,與人對話的時候,盡可能不要帶著情緒字眼,是禮貌的第一步。可以好好說,就不要用強烈的批判字眼去對待人家,因為當立場相反時,你也不希望被人家用無禮的方式指正或要求不是?
同事之間,主管與屬下之間,朋友與朋友之間,明明大家可能都為了某一件事好,卻只因為失禮的用語、冒失的說話方式、情緒的字眼,造成彼此的對立與衝突,反而讓大家處在一種不開心的情緒,就會讓事情無法有效率的進行,對誰都沒好處。
當然,每個人對於情緒的感受不同,有些人你用3分力他就覺得不舒服,卻也有些人你得用8分力,他才能感受到原來你在表達不滿。如何能辨識不同人之間的地雷與逆鱗,那是自己得學習的功課。只是說,不管表達方式該有多強烈,維持基本禮貌,是溝通的第一步,即便兩國交戰,也沒有人是一開始就先丟核子彈頭的,總得在損害最低情況下,達成共識,這才是好的溝通。
<聖經>有句話說:「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箴言25章11節)
把話說好,把基本禮貌顧及到,就像是金蘋果擺放在銀網子裡,多麼相得益彰。講的人可以達成目的,聽的人也願意接受,充分達成溝通效率,事情也能有百倍功效,既是如此,為何不謹慎你的用語呢?
揹包包的大學生,固然只是我所遭遇的個案,然而若不謹慎留意自己的基本禮儀,你我都可能隨時成為他人眼中的冒失鬼,值得警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