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國內發展或跨足海外,我們都要知道,路永遠不是只有一條,請遵從自己的選擇。
連續一個禮拜的梅雨解救了台灣最近缺水的大問題,我穿著雨衣騎著車到了晚上要聚餐的餐廳附近,剛到餐廳門口就看到約好的朋友之一,我們一起進門到早就訂好的包廂,其他朋友也陸陸續續抵達,其中還有幾個我還不認識的朋友。
前天的餐聚原本是只有我們幾個最近活動上認識的朋友,但也因為我樂於交友又呼朋引伴的個性,所以又約了幾個朋友,除了我以外,其他全都是在某些企業實習過或參加過一些活動組織的大學生。
我們邊用餐邊閒聊,大家分享著彼此的大學學習經驗,而我也用引導的方式讓所有人盡量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問題點去切入,試著讓大家分析各自經歷過的產業現況、過去、與未來發展,而不是單純只講從中學到了什麼。
很快地到了店面打烊的時刻,沒有拿出名片交換的聚餐讓我好放鬆,我也照慣例的跟大家大合照並建了一個聊天的群組,以續當天來不及分享的話題。
也因為這次聚餐,知道了六月初有場畢業祭的大型野餐及分享活動,講者多達24位且全部都是學生,活動規模之大且報名人數也已經累積好幾百人,而承辦單位卻是兩個我從沒聽過名子、且粉絲團還不到五千人的組織,讓我不經對這些年輕的組織感到驚訝,也見識到許多學生及年輕人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真的在身體力行改變台灣現況 。
最近看到一則在Facebook被幾位前輩轉發的文章,內文是關於台灣近兩三年創業風氣鼎盛,但政府及諸多單位卻只譁眾取寵,亦有想幫忙的組織但也打不到新創團隊痛點,加上普遍前輩對於新興科技的不瞭解與保守觀念,導致台灣始終沒有辦法出現一個市值過億美金、名聲享譽國際的新創公司。
我自己是77年次,會接觸到的創業家普遍跟我差正負七歲左右,對於這篇文章前輩提到的諸多現況不僅感同身受,有些甚至字字血淚。
But!!!
人生就是很常出現這個But,新創團隊如果能在國際佔有一席之地,當然是好事,但如果只在台灣發展,有何不可呢?
不是說我們都該在國內發展不要前進海外,而是路永遠不是只有一條,請遵從自己的選擇。
我自己在面對許多年輕朋友詢問創業相關的疑問時,也都鼓勵他們有機會多出去走走、開開眼界,打開自己的格局、挑戰國際市場。不過,我更佩服那些專注於本土市場、提供解決在地問題的新創公司。
多數人創業的原因,是因為發現了自己看不過去的問題沒人解決,所以決定要弄髒自己的手親自下場。而這些台灣的在地問題,基本上很多是沒有辦法靠外人來解決的。
我們大部份的台灣人普遍英文不太好,比起市值250億美金的網路商店Amazon、或全球最大的住宿共享平台Airbnb,我們或許還比較常用”呼叫小黃”叫計程車、VoiceTube看影片學英文、Tripda共乘來解決交通問題。
而台灣更多待解決的,是社會問題。解決農業產銷與資訊不對稱的"直接跟農夫買"、重視台灣偏鄉教育的Teach For Taiwan、提供長輩看護與照顧的"家倍安",台灣還有多到數不清的在地服務網站。
雖然台灣市場小、且很多服務甚至沒有明確的營利模式,但我們確實受惠於許多這類的資源 ,而這些人多數還是有能力領更好的薪資或能在海外發展,想到就讓我感動。
我不是要批評、比較創業大小這件事,每個人本來就都有自己的選擇,對於成功的定義也不盡相同。或許多數人在剛創業的時候,都沒有想過自己公司會變得多大,有時做到台灣最大也就心滿意足,但這也沒什麼不好,因為他也成就了自己想要做到的事。
所以,年輕朋友不一定要被那些國際級的成功故事洗腦,好像一定要那樣,才能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畢竟如果你能透過雙手的力量幫助到更多身邊的人,那何必這麼在乎市值呢!
當然,如果你一開始創業就放眼全球,那就請更加油努力,因為你的成功之路通常會比別人漫長又艱辛;而如果你是想為台灣、這個社會多盡一份心力,那也請持續堅持不懈,因為有更多你認識、在乎的人,需要你的協助。
歡迎你來到這個大創業時代!
演講、分享會、邀稿、合作邀約:patience77315@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