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吧,你就是「網路老鷹」!你已經進化成無情的「資訊掠食者」,用老鷹般的姿態,在網路上精準取得自己想要的資訊,並進一步加速主流文化的式微。
當時是英國當地晚上十一點半。馬里蘭州的女孩對這位牛津男孩一無所知,兩人只是臉書上的朋友,從沒見過面,不過她決定把這件事告訴媽媽。女孩媽媽覺得茲事體大,趕緊拿起電話打給當地警察局。馬里蘭州警察局接獲消息,馬上聯絡在白宮工作的一名特勤人員,這名特勤人員趕緊致電倫敦市警局。此時是四月二日星期四凌晨零點二十六分,離男孩在臉書上寫下自殺訊息,還不到一小時,倫敦市警局也緊急聯絡牛津郡泰晤士河谷警局的控制中心。這項緊急任務最後交到保羅.賽克斯頓(Paul Sexton)手上。
賽克斯頓是當晚牛津郡的值班警官。八個月後,我特定邀他到牛津地區一家充滿耶誕節慶的餐廳碰面,了解當天的事發經過。賽克斯頓穿著防彈背心,個頭很小,但神采奕奕,一看就覺得他是那種有能力掌控任何狀況,並設法解決困境的人。
他告訴我,倫敦市警局打電話來通知有人打算自殺時,他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為那天正好是四月一日愚人節,有可能是惡作劇。就算是真的,他們能掌握的資料也不夠,實在不知從何著手。在臉書上,男孩只公開自己的姓氏,以及看起來像是牛津郡的學校名稱。警方當然可以依照正常程序,設法從女孩的電腦或臉書取得更多資訊,但那會花太多時間,就像賽克斯頓說的:「當時可是分秒必爭,救人要緊。」
於是,他跟十名同事決定:上網人肉搜尋。
「我們用男孩在臉書上的名字,加上學校名稱進行搜尋,」賽克斯頓說,「運氣不錯,他的姓不算太常見,我們在Google網站和選民登記官方網站上,找出學區附近相同姓氏的家庭。」根據當時的警方紀錄,賽克斯頓和十名警官只花了十分鐘,就找出可能是那名男孩的四條線索。透過網路搜尋,到了凌晨一點四十二分,警方把範圍縮小到牛津地區和鄰近一帶的八個地址。
於是,賽克斯頓派了二輛車,每輛車都坐滿警官,一一查訪這些地址。他們把住戶從睡夢中驚醒,說明自己正跟時間賽跑救人。一直到第五個地址──牛津郊區的一棟房子,終於找到了! 當時,警方敲門無人回應,賽克斯頓當場下令破門而入,家長在警方陪同下進入兒子的房間,發現兒子喝了一杯加了安眠藥和酒精的致命雞尾酒,幾乎不省人事。警方將男孩緊急送往醫院,最後救回一命。
警方抵達時是凌晨二點四十九分,也就是男孩在網路上發佈自殺訊息約三小時後,警方就完成了救人的使命。「大家欣喜若狂,」賽克斯頓回憶當時的情景。凌晨三點三十一分時,賽克斯頓請控制中心一名同事打電話到美國給馬里蘭州那位女孩的媽媽,把好消息告訴她。
還在GOOGLE一個單字?你落伍啦!
馬里蘭州和牛津警方跨國合作的情節,其實只是我們每天在網路的活動之一──只是比較戲劇性而已。今天,我們已經成為對網路資訊貪得無饜的消費者,成了哲學家丹尼爾.丹尼特(Deniel Dennett)和認知科學家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所說的「資訊雜食者」(informavores)──也就是頻頻上網、對網路資訊飢不擇食的動物。
不過,上網搜尋資訊的新鮮感正逐漸消失,當無窮資訊唾手可得,許多人早已練就一身好本領,知道如何在網路上找到自己想要的資訊。以這位牛津男孩來說吧,他只是待在房間裡,就能跳過學校、教會和鄰居,跟遠在幾千英里外的女孩直接聯繫。賽克斯頓發現,這位男孩曾上過自殺網站,很可能這兩位青少年都有過輕生念頭,才會在網路上認識。
不只是這兩位青少年如此。當警方想要儘快找到他、試圖縮小搜尋範圍時,同樣也是跳過正常程序的管道,改用Google搜尋引擎找人。
今天,在網路上搜尋資訊時,我們變得更沒耐性。根據網路專家雅各布.尼爾森(Jakob Nielsen)在二○○四年進行的調查顯示,我們當中有四○%的人會先造訪網站首頁,然後再點選想要的資訊;四年後,這個數字下降到二五%──這表示,我們已經知道如何直接連上我們想要的內容。美國人只用一個單字來搜尋的次數,占搜尋總數的比例從二○○四年的二四.五%,滑落到二○○九年的二○.四%;同一時間期,同時搜尋三個單字以上的次數,則逐年成長。
可見,我們早已不只是「資訊雜食者」,根本已經進化成了無情的「資訊掠食者」。我們用老鷹般的姿態,在網路上精準取得自己想要的資訊,並進一步加速主流文化的式微。 (本文選自第4章,陳若雲 整理)
作者︰詹姆斯.哈金 James Harkin
社會趨勢觀察家,現任人群觀察機構(Flockwatching)執行長。定期為《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和《衛報》(Guardian)撰寫專欄。著有《網路城市》(Cyburbia)及《大構想》(Big Ideas)。相關資訊詳見flockwatching.com及www.jamesharkin.co.uk。
社會趨勢觀察家,現任人群觀察機構(Flockwatching)執行長。定期為《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和《衛報》(Guardian)撰寫專欄。著有《網路城市》(Cyburbia)及《大構想》(Big Ideas)。相關資訊詳見flockwatching.com及www.jamesharkin.co.uk。
出版:早安財經出版(2014年2月)
書名:小眾,其實不小-中間市場陷落,小眾消費崛起
目錄:
前言
大家都需要你的產品?別鬧了
中間客層大崩壞
第一章
亂世佳人大賣,星巴克橫掃
做對了,小眾就會成為大眾
大家都需要你的產品?別鬧了
中間客層大崩壞
第一章
亂世佳人大賣,星巴克橫掃
做對了,小眾就會成為大眾
第二章
人一有錢,就成了文化雜食者
打動小眾的心,沒想像中簡單
人一有錢,就成了文化雜食者
打動小眾的心,沒想像中簡單
第三章
我在地下文化臥底的日子
混進非主流文化裡找商機
我在地下文化臥底的日子
混進非主流文化裡找商機
第四章
承認吧,你就是”網路老鷹”!
為什麼「分享」很重要
承認吧,你就是”網路老鷹”!
為什麼「分享」很重要
第五章
黑道家族,驚聲尖叫!
尋找「孵卵巢」的消費者
黑道家族,驚聲尖叫!
尋找「孵卵巢」的消費者
第六章
豬農,Moleskine筆記本與歐巴馬
為什麼小眾是門好生意
豬農,Moleskine筆記本與歐巴馬
為什麼小眾是門好生意
第七章
太死忠,也是死路一條
小眾市場的危機
太死忠,也是死路一條
小眾市場的危機
結語
你的熱情,你的知音
如何讓小眾上門
你的熱情,你的知音
如何讓小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