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不用等到賺大錢以後再從事公益活動,從事公益有利於經營績效,更有益於同仁及社會正向發展。
其實除了賺錢和捐錢之外,企業還可以採取一些長期上對本身有利,對整體社會也有益的行動。這些作法短期中或許要付出成本,但本質上利人利已,值得肯定。
其中之一是重視並積極協助同仁的知能成長。同仁在工作上獲得知能成長不僅有助企業績效,長期也會促進社會進步並充實同仁的生命內涵。
其二是展現尊重及鼓勵參與的領導風格。如果大部分人民每天都在主管的權威霸道作風下工作,社會或政治上肯定無法出現真正的民主風範。而且主管的權威作風極可能塑造了同仁在家庭中作為家長時的風格。易言之,唯有在工作環境裡受到尊重與鼓勵,回到家裡才有可能成為有愛心、有耐心的父母。這對國家的下一代影響當然深遠。
其三是居高位的主管應做到明察秋毫、去除私心、公平任事、不搞小圈圈,讓同仁可以全心全力為組織創造價值,不必加入派系,不必傳播流言,使「辦公室政治」降到最少。這不僅可以避免大家浪費心力在無益於生產力的活動,而且也有助創造組織內的正向氛圍,提升了大家整體的幸福感。
其四是高階主管必須在管理工作上精益求精,使組織不必長期依賴加班或員工犧牲健康來創造業績與競爭力。有些企業平均工時長而待遇低,未必是因為「惡意剝削勞工」,而是高階經營者不夠努力,拖累大家。
其五是以誠信的方式取得企業或個人的資源或成功。機構領導人在行事上是否合乎誠信,其實組織內的同仁都十分清楚。而且這些認知,必然影響同仁在工作上的誠信水準,當然也進而影響內部的監督成本,更間接影響了社會上對財富與成功的認知。換言之,若大企業家的財富來源普遍正當性不足,肯定會扭曲下一代的價值觀念。
簡言之,企業用不著等到賺了大錢以後再來從事社會公益的活動。企業不分大小,各級主管都可以在以上這些方面做出既有益於經營績效、又有益於同仁,間接又有益於社會正向發展的事。
從另一角度,同仁們也應知道,如果你所處的組織十分重視同仁知能的成長、以尊重與鼓勵參與的方式領導,而且對內對外都以公平、公正、誠信的原則來行事,是多麼難能可貴。這比有些企業雖然捐錢從事公益,但這些卻都沒有做到,更了不起。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