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制度化的流程,才可以定期檢討這些決策考量或行動程序的合理性與完整性。
如果競爭優勢的來源是屬於整體團隊,不僅優勢可以更持久,而且優勢所帶來的利潤,將會屬於企業。
仔細分析「組織競爭優勢」之後,發現這些優勢主要存在於重要的決策流程與行動流程裡,就是「思考的方法」和「做事的方法」。若將這些流程制度化,決策和行動就不再依賴少數人(包括高階主管)的智慧或經驗,而是將他們的智慧、經驗,以及考慮問題、研判形勢的各種「內隱知識」融入相關制度化流程中。有了明確具體的流程,不僅可以傳承經驗、照表操課、嚴格要求,而且可以加快決策速度、擴大授權範圍。此外,有了制度化的流程,才可以定期檢討這些決策考量或行動程序的合理性與完整性。
在運用制度化流程來建立組織競爭優勢的過程中,有幾項應注意的觀念。第一,高階管理人必須有能力找出與競爭力有關的決策流程與行動流程,選擇重點,投入資源與人力將這些流程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並驗證它們的正確性與可行性。
其次,要能夠將高手在決策與行動中的內隱知能(或祕訣)挖掘出來,將之形成組織其他成員可以學習分享的「外顯」知能。
第三,制度化的流程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員的專業判斷,但可降低對人員主觀研判的依賴程度。第四,流程應包括營運流程與管理流程在內,前者如開發新產品或新客戶、銀行授信、蒐集技術資料;後者如上下層級之間或不同單位之間,資訊、意見與決策的流程及權責歸屬,以及各種會議之間的關聯、議題形成及幕僚作業的責任與時程等。
第五,除了應定期檢討流程的合理性之外,「檢討」與「設計」流程和制度的「流程」,也應仔細設計、落實執行。這種「設計與檢討流程的流程及能力」,是組織應付動態環境變化的重要基礎之一。
流程制度化後,就不擔心高手被挖角 ,因為他們所掌握的已大部分被吸納到流程制度之中;有了檢討與設計流程的能力之後,就不擔心同業抄襲這些書面制度以後就能複製我們的優勢。如果我們擁有挖角或買技術、建立品牌,甚至購併企業的「組織能力」,就可以視為組織競爭優勢的一部分。
成功的中小企業創業者,其經營流程與管理流程,通常都以內隱的方式存在於老闆腦中。只要老闆頭腦清楚又努力,這些是否外顯成為制度並不重要。然而如果希望在規模或經營境界上有所突破,本文所談的作法,勢在必行。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