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實力又有想法,卻不知如何建立個人品牌?是時候該有計畫地填寫自己的「網路履歷表」了,《民國一○○年大泡沫》暢銷作家教你掌握要領,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每年《時代》雜誌都會選出一位年度封面人物,二○○六年,也就是YouTube與Facebook在美國崛起的這一年,該雜誌在封面上貼上了一張反光紙,讓讀者可以在上面映照出自己的臉龐。是的,當年的封面人物就是我們每一個人。該雜誌在封面寫上了一段話:「是的,你!你控制了這個資訊時代,歡迎來到你的世界!」經過了幾年,這樣的思惟發展得更為成熟,比起過去,我們每一個人都更有機會站上世界的舞台。
網際網路帶來了去中介化的趨勢。傳統的出版業或媒體業,這些介於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中介產業,逐漸地失去了過去的壟斷地位,這讓個人得以用相當低的成本,讓自己的作品甚至於個人在全世界曝光。舉例來說,目前大家很熟悉的部落格(blog)就是一例。
部落格造就新意見領袖
隨著網路普及率的提升,越來越多人加入了撰寫部落格的行列。隨著參與的人數逐漸增加,部落格的內容也開始出現了轉變,它不再只是一個讓使用者抒發心情日記的園地。
○四年的美國總統大選,許多的政治顧問與候選人開始使用部落格作為宣傳的舞台,在那之後許多的企業也開始成立部落格作為公關舞台,而許多個人更是開始專注於特定議題來撰寫部落格的內容,例如投資、政治、旅遊與美食等等,這些專注的議題加上搜尋引擎以及社群網站的推波助瀾,造就了一批新的意見領袖。
例如,去年在兩岸相當賣座的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這部電影的劇本是由小說改編的,該部小說的作者「九把刀」一開始也是在網路上撰寫文章,最後才出版實體的書籍。網路的崛起,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具有實力的素人,在短時間之內成為市場新寵,並且回過頭來征服傳統的媒體市場。
網路的發展,讓我們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去接觸這個世界,甚至於建立個人的品牌。而網路的普及,讓我們習慣性地在網路上搜尋人事物。
問問你自己,是否曾在網路上搜尋過自己的名字?有多少失散已久的朋友是在臉書上重新找回的?當你想要找一家餐廳,會翻開電話簿,還是直接問Google?如果我們希望更多人可以找到我們,我們就必須存在網路上。
我曾在網路上發表過一篇名為《打造你自己的網路履歷》的文章,大意為我們應該善用網路這項工具來增加曝光率,不論我們是要藉此打響個人品牌,或者是拓展所屬企業的業務,都應該如此。
進入網路時代,上班族在網上建立自己的專業形象愈來愈重要。(攝影/劉咸昌)
善用網路增加曝光度
麥克路易士在《大賣空》(The Big Short)一書中曾提及一位名為麥可貝瑞(Michael Burry)的醫生,他本業雖然是醫生,但因對於投資的興趣,開始在網路上撰寫許多投資觀念與想法,並創造亮眼的績效。
貝瑞的部落格讀者由一開始的一些個人投資者,逐漸演變為大型的機構法人,有天當他因個人因素辭去醫生工作,轉行專業基金經理人時,立刻有幾個投資機構捧著數百萬美元表示要投資他的基金,因為這些投資機構早就從貝瑞在網路上發表的言論了解了他的能力。
如果你想要開創副業,或者建立在某些領域的地位,我會建議你先從部落格開始。讓讀者們知道你對於這些商品的知識與了解,並發表你自己的獨特看法,慢慢地加入商品銷售或者影音的元素,這樣可以讓更多人在網路上找到你的存在。
當使用者習慣性地在網路上進行搜尋與消費行為,那麼我們就必須要出現在網路上,不管你是一個企業、商店或個人,都應該是如此。
這就像在電話時代,我們必須把電話登錄在電話簿上一樣,而在網路時代,我們則是應該建立自己的一份網路履歷。
不論是部落格或者是YouTube,參與者都越來越多,而且也越來越專業。
早期的參與者多半是對於網路世界有著高度興趣,同時也對於特定議題有所關注的使用者,然而,這些使用者發表的意見其實相當參差不齊,似是而非的內容更是所在多有。
所幸,搜尋引擎的排名機制能夠幫我們過濾掉許多不被市場認同的內容。即使它無法做到盡善盡美,但這樣的作法確實是逐漸讓整個網路世界的內容走向了更專業化的方向。
如果我們想要在一個小眾市場中存活,那就必須深化我們在這個領域的專業度,才有可能在網路的世界生存。
以我個人為例,我從○七年三月開始撰寫部落格,後來在雜誌上撰寫專欄並出版書籍。從前面的部落格演進歷程來看,其實我進入這個領域並不算早,但當時在網路上撰寫財經議題的人,卻鮮少是具有財經相關背景,且在相關領域具有工作經驗的。只要時間拉長,搜尋引擎的排名機制就會做出適當的淘汰,許多我當時所撰寫的文章,目前仍排名在Google搜尋結果的第一頁。
搜尋引擎排名 擇優汰劣
例如,「公開收購」或「減資」這些專業的財經議題,其實是我在○七年到○八年寫的文章,但如果你現在在Google鍵入這些關鍵字,就會發現我寫過的文章,還是搜尋結果的第一筆資料,甚至排序還比台灣相關的法令規定或金融機構的說明都前面;而若鍵入「泡沫」的話,排名在第一頁的則會出現我的第一本著作,在這些特定的「小眾市場」裡,我的言論就具有高度的影響力。
這樣的現象告訴我們,雖然網路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壟斷地位,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部落格,或者上傳一段影片到YouTube,但相較於傳統媒體,網路並非一個更容易生存的舞台。事實上,也正因為它沒有什麼壟斷的機制,所以競爭反而更為激烈,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往往就是真正的才能。
在這樣的環境,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真正具有能力的人會從網路世界崛起,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當然是一件好事,而從具有真才實學的人來看,這更是一個充滿機會的世界。
(本文選自第五章‧楊卓翰整理)
預見未來─王伯達的思考力與全球五大浪潮
作者:王伯達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台北大學會計學學士,現為《壹週刊》「台股教戰」專欄以及《Money錢》「企業策略」專欄撰文分析台灣股市、全球經濟與產業發展現況。具備證券分析師執照與多年國際企業購併財務顧問經驗,長年關注國內外經濟與產業發展,曾發表許多具前瞻性及影響力的評論。2010年出版第一本書《民國100年大泡沫》(先覺出版),獲選為金石堂「十大最具影響力好書」,2011年出版第二本《美元圈套》,亦創下銷售佳績。
出版:天下文化(201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