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東西你可以丟,但寶貴的經驗不能丟;很多夢想你計畫實現,但常常半途而廢;從現在開始,只要透過三大簡單步驟做筆記,就能改變自己!
一如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大成就都是從小事情累積而來的。或許是因為大環境不安定的關係吧,最近我的周遭增加了許多感嘆「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成就」的人。依我來看,他們已經做得很好了。每天規規矩矩上班,不再重複有問題的行動。但為什麼還是會有「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成就」、「怎麼一點都沒有進步」的不安呢?
寫備忘錄建立習慣
我想原因之一是沒有留下眼睛能看見的紀錄。累積行動紀錄的「生活紀錄lifelog」,顧名思義就是:「人生或生活(life)的紀錄(log)」,就是淺顯易懂「活生生的成績單」,可以和自信心直接產生關聯。但是從相反的角度來看,也可以說「如果沒有書寫下來,人們是連自己『每天都很認真過日子』都不知道的。」
只要善加運用lifelog筆記,即使微小也能確實掌握前進的「成長一步」。這麼一來也就不會再看輕自己感到失落了吧!
作為lifelog的第一步,首先希望讀者開始的動作是:在筆記本上書寫「行動紀錄」。不過剛開始的時候不用太在意寫法,在習慣之前只要寫下日期、時間和做了什麼事即可。例如:「一三:○○ ~一五:二○整理、打掃房間。」「一五:三○~一七:○○超市購物。」只要寫下這些就夠了。
因為一下子書寫太過詳細紀錄,容易感到麻煩,暫時先以平常寫備忘的方式進行,建立習慣。一旦習以為常,再寫下具體資訊,例如:買了什麼東西、寫電子郵件給誰、說了些什麼事。只是在一本筆記本上寫下行動也能為生活意識帶來很大轉變。
等到習慣在筆記本上書寫「行動紀錄」後,接著是剪貼資料,以保存更具有生活感的「空氣」。要將體驗過的一切寫成文字並非容易的事。但如果只是將店家給的收據貼在筆記本上,就能省掉記錄在餐廳吃了哪些菜色、買了哪些商品的工夫。
而且一張廣告單或名片往往會比任何長篇大論的記述都還要能傳達氣氛與喚起記憶。因此經常要有收集「可剪貼東西」的意識。自然而然地日後聽演說或講座時,就能提高注意力。這樣做出來的筆記本也會比寫滿密密麻麻的文字,看起來更有趣、「更讓人想翻閱」,而勾起重讀的興趣,於是一個良性循環就此建立。
最後剩下的步驟是「重讀」。許多人之所以不懂得充分活用筆記本的一大理由就在於「重讀」做得不夠確實。經由重讀,除可了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點外,也能獲得重整個人思緒、掌控自我想法等好處。唯有「書寫」、「剪貼」、「重讀」三步驟齊備,才能百分之百發揮lifelog筆記的效果。
重讀筆記調整自已
為什麼重讀過去的筆記能有新的發現呢?我想是因為人在不經意間總會持續地轉變。就算沒有大的轉機,人只要活著就會持續有所變化。所以經過一段歲月後重讀自己寫的筆記,有時會感覺好像出自似曾相識的人筆下。
變化固然無法制止,然而修正軌道卻是可行的。lifelog筆記可以顯現出自己的變化。只要重讀以前的紀錄,就會發現一個笨得連打招呼都不會的自己、一個為了愚蠢至極的想法而興奮得大寫特寫的自己。另一方面,也發現一個遇到任何事情都能比現在更誠心以對的自己。
看到那樣的自己,我不禁感覺過去的自己彷彿正指著現在的自己問「如今的你又如何呢」。所謂過去,不過是憑藉著記憶存在,而且被美化的東西。一旦重讀lifelog筆記,則必須直接面對「真實的過去」。看著過去的自己,發現自己改變了,卻不能歸罪到其他人身上。不禁反省:自己再這樣子下去可以嗎?「重讀」是一種手段,可以將變化的方向轉往自己希望的目標,給予自己調整的機會。
任何的理想或衝動,往往隨著雜事繁忙、阻擾增多而逐漸磨去稜角。因此就某種意義而言,在環境中隨波逐流固然很重要,但千萬不要被大漩渦捲入。否則就只能用笨蛋二字形容了。有時候必須確認自己的所在位置和目標,隨波逐流的同時「調整」方位好讓自己接近目的地。因此絕對有重讀筆記的必要。
(本文摘自第一章.楊卓翰整理)
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首圖)
作者︰奧野宣之
1981年生於大阪府。服務於出版社、報社後,以公開個人自創之資訊整理術正式踏上寫作之路,提倡記錄各種場面所累積的經驗作為「享受人生的方法」,鼓勵人們利用筆記本記錄個人的行動與見聞。一系列介紹記事本、筆記本的活用與創意,受到年輕上班族群的熱烈支持。
譯者:張秋明
出版:大田出版(2011年11月)
MOLESKINE「傳奇筆記本」的活用術
作者︰堀正岳、中牟田洋子
譯者︰葉小燕、張凌虛
出版:高寶
內文簡介︰方法對了,小小的筆記本,將大大改變你的人生!本書除了提供使用MOLESKINE諸多點子,還引領你重新思考筆記的本質,徹底顛覆一般「筆記=記錄+備忘」的傳統想法。
成功者的筆記本都記些什麼?(實踐篇)
作者︰美崎榮一郎
譯者︰陳惠莉
出版:大田
內文簡介︰成功的人做筆記是為了「忘記」內容,好讓大腦空出記憶體;有效率的人做筆記是隨時「作弊」,掌握思考過程;懂得生活的人做筆記,可讓消費變儲蓄!25個實例創造筆記實踐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