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民眾透過網路身歷其境關注日本強震,也獲取最新災情及尋人消息,各國政府應思考善用網路平台,建構新一代的防災救災體系。
日本三一一東北大地震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複合式災難,從地震、海嘯、核能災變到停電;這也是第一次發生在某個地區的災難,影響觸及全球,甚至可能造成毀滅性災難。從科技的觀點來思考這次震災,科技提供了許多正面力量。民眾透過網路,了解災害發生的過程;在電話不通的災區,透過網路聯絡親友,或取得寶貴的救災資訊,網路平台發揮了前所未見的作用。
觀察Google搜尋透視的統計,日本發生強震時第一時間搜尋「地震」的地區分布情形,宮城、岩手及青森的搜尋量遠遠落後,顯見這些地區已經受到重創,導致當地民眾傷亡或無法上網;至於核災發生的福島,因並非所有區域都靠海,仍有一定的搜尋量。
進一步分析日本民眾的搜尋量,從「地震」、「津波」(海嘯)、「原發」(核電)到「停電」,一波接著一波創下高峰,顯示民眾的擔憂也是節節上升,其中「原發」的搜尋量持續攀升,與當前大家關切的議題相當一致。
不僅日本民眾緊盯災情,全球網友也同步關心,「日本地震」、「日本海嘯」、「日本核能」的英文搜尋量,也在第一時間攀上高峰,其中日本核能的搜尋量也有超越地震及海嘯的態勢。
由於輻射災害可能擴及日本以外地區,「碘片」的英文搜尋量也大幅攀升,且幾乎集中在美國;至於「輻射」的英文搜尋量也同樣暴增,搜尋地區則以日本鄰近且英文普及的新加坡、菲律賓及香港最多。
網路上傳播的各種影片及資訊,透過主流媒體不斷傳播,加深不少民眾的恐懼,但網路平台也發揮相當正面的力量,像Google在短短兩個小時內,提供跨國尋人服務平台,其他包括Google的很多網站,也都提供正確、快速且大範圍的救災資訊,像是避難所位置、停電範圍等,社群網站更成為失聯親友報平安的重要平台。
從台灣莫拉克颱風到日本強震,網路扮演愈來愈關鍵的角色,各國政府必須建構一套全新思惟的防災救災體系,善用網路及民眾的力量,透過網路平台的分享及更正機制,提供即時、可靠且精確的防災、救災資訊。
(本專欄隔周刊出)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