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楊仁烽 聯合報成功轉型的操盤手

楊仁烽  聯合報成功轉型的操盤手
為拉抬「微笑彩俑」票房,楊仁烽(左二)親上火線催票。

藍雅婷

職場

聯合報提供

670期

2009-10-22 15:44

兩岸合作的故宮雍正展仍然熱鬧,年底即將來台的梵谷真跡又已引起話題。近年大量舉辦展覽的金傳媒執行長楊仁烽,為聯合報系注入新的生命力,但種種霹靂手段也引發不小爭議,楊仁烽說,要堅持理想,就得和現實求取平衡。

一大早剛參加完兩岸故宮雍正展的記者會,聯合報系金傳媒執行長楊仁烽一坐定就說:「我們工作同仁熬了兩天的夜,就為了雍正來台這場展覽記者會。」

對金傳媒而言,不只是兩岸故宮第一次合作令人興奮,年底即將在台北歷史博物館展覽、未演先轟動的梵谷真跡來台,更是令許多人期待。

過去一年多來,金傳媒主辦的米勒畫展湧進七十萬人次、長毛象吸引百萬人、太陽劇團也有十四萬人觀賞。在楊仁烽的主導下,民眾對聯合報系逐漸有了新聞媒體以外的新印象:很會辦展覽。

「目前經手的展覽都還沒有年度結算,營利多少其實還不確切。不過,辦展覽確實為《聯合報》帶來另一個新生命。」楊仁烽這麼說。聽得出來,他在為這老字號的媒體集團尋找新活力;而這股新活力的效應,不能抽象,是要同時帶來扎實的營利數字。

 

業務導向  懂文化產業的務實商人?


隨著聯合報系的形象轉移,老實說,楊仁烽在業界的評價也趨向兩極。有批評者認為他全面的業務導向傷害了媒體風骨,但讚賞楊仁烽以務實思惟替老報社創造全新生命力的,亦是大有人在。究竟,他是最務實的文化人?或者,是最懂文化產業的務實商人?

從楊仁烽的經歷來看,的確,一路走來就是夾雜著「文化人」與「業務人」的成分。

早在大學生時代,楊仁烽就進入《聯合報》。「《聯合報》有很優秀的體制,當時,對文字有點興趣的人都想進來實習。」

大一進《聯合報》實習時,楊仁烽的工作是校對組的編輯,從大一到畢業,後製實習工作一磨就是四年。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順理成章就在《聯合報》內擔任廣編組的編輯,「一樣是編輯,卻接觸面更廣,多了點廣告單位的面向。」

「《聯合報》是個很好的學習環境,我當時還被公司栽培,拿公費到國外念書。」但當時,楊仁烽念的是大學本科系的企管,而不是新聞。

想當然耳,拿公費出國念碩士回來後的楊仁烽,繼續待在《聯合報》體系下。但或許連他自己也沒想到,這一待,就待了二十多年。「報社有太多東西可以學,我從編輯轉行銷,接著到發行組,再到業務單位,整個報社體制,前前後後都轉過一圈了!」

「我記得剛開始發行晚報,很辛苦。」楊仁烽回憶剛接手晚報發行部主任時,高雄旗津只有九家訂戶,「過海派報,就為了九口人家!」

「我當時焦慮地問旗津的派報員,只有九份報怎麼發?派報人員卻告訴我,現在努力做好九份報,才會有未來的一、二十份報。他的態度令我印象深刻,也提振了我的信心。」楊仁烽回憶道。

除此之外,楊仁烽更是第一位實施公車廣告的實驗者。「當時,台北市公車開始有公車車體廣告,我試做了幾次,效果很明顯就出來了;之後,《中時晚報》 才跟著做!」楊仁烽笑說,在那時,為了拚業績,實驗精神很夠。

 

理性養分  學到了香港人的務實精神


早期的基層經驗,讓楊仁烽對報社的成本與業務層面有了深刻體認,而六年前離開《聯合報》 後的一段磨練,則是讓他的視野快速拉高到「經營」層面。「在我離開《聯合報》的那段時間,我到了大陸的東風衛視,當時獵人頭公司找我去TOM集團應試,就這樣,到了李嘉誠的集團企業。」

楊仁烽說,李嘉誠的企業很大,自己很少遇見這位華人首富,「我直接的主管是大陸人,叫王兟。他很優秀,比我還年輕就當了主管,早期做購併,對財務系統很懂。」

在他底下做事的那段時間,楊仁烽除了必須經常往返兩岸開會之外,最大的衝擊,在於第一線地觀察到香港人做事的不講情面、公事公辦。他說:「這種做事方法和台灣很不同,那段時間的學習讓我變得更理性,這也算是我後續的養分吧!」而他所謂「理性的養分」,第一次在他手中有所發揮,就是在二○○四年回台灣整頓城邦集團。

○四年五月,楊仁烽受命回台灣整頓城邦集團,在他執行整頓時期,經過一段時日的評估與考量後,他毫不手軟地一舉收掉了七本刊物,並將集團人事精簡,採香港人所熟悉的「精兵化政策」。

除了「毫不手軟的理性作風」,這段經歷的另一堂課,則是對於財務系統的掌握,他說:「香港那段六年經歷,確實是扎扎實實的一堂財務課,也讓我有能力做現在的事。若沒有那段經歷,我如何為現在一個預算三億多元的活動計畫操刀?」

話題回到辦展覽、辦活動,楊仁烽說,每次的展覽、劇團引進都有風險,即使自己有些管理和財務上的經驗,但如何做好風險控管、預算支出,並且扮演補救錯估票房的「救火隊長」,他仍然是跟著團隊一路學習的。

他舉例:「微笑彩俑展第一周票房不如預期,我們就知道不妙了。趕緊加強行銷方式,討論各種補救方案,甚至到後來,每個人都下去賣票!」

楊仁烽說,票房數字不好沒關係,重要的是如何搶救,要這樣想,才會有學習系統出來。「我個人就賣了六百張票!」都賣給誰呢?他大笑說:「賣給認識的朋友,怎樣,這很不道德嗎?」

 

梵谷特展

即將登場的「燃燒的靈魂.梵谷」特展,已引起熱烈討論。(圖/聯合報提供)

 

財務管理  人人都要看懂財務報表


除了自己賣票,據說,楊仁烽也要求同仁賣票,而這就是業界對於楊仁烽行事風格的主要爭議來源之一。當被問及這些敏感話題,楊仁烽說:「今天這個時代,我常對許多年輕人說,要先對工作有熱情,對你的產品有信心,只要有熱情、有信心,去賣的時候就會是驕傲的,這是很好的經驗。」

除了業務思惟之外,目前亦擔任《經濟日報》社長的楊仁烽,也把過去國內文化事業少有的數字管理風格強力引進社內。

「各部門主管我都要他們學會看財報,並且會提出解決方案」。更甚者,《經濟日報》的薪資結構也改變了,以往新進記者談定薪資待遇之後,接下來「只會變多不會變少」,而現在,楊仁烽則提出了「浮動薪資結構」,也就是薪資將視考績每年上下調整。

提及在《經濟日報》的改革,他直言,或許很多人對他的各項措施有不同的想法,但他卻一直想傳遞基本的成本概念到每一位同仁心裡。

○一年離開《聯合報》時,楊仁烽持續擔任顧問工作,他知道,報紙這幾年來一直萎縮,打擊很大。「《聯合報》問我要不要回來,我不敢說自己對這份報紙有使命感這樣的說辭,但熱情總是有的,這熱情讓我覺得,是不是有可能透過自己的參與,讓這份報紙有些不同。」

楊仁烽現在讓一個個主管看各部門的財報、帶著他們懂,讓他們了解財務報表上的數字問題,楊仁烽驕傲地說:「這是可以訓練的,像是工商服務部,他們現在會做每個月的開銷報表,一項項列出來,列出後拿去跟預算做比較,若超出預算,他們甚至會著手找出原因及解決方案,這是我看到他們的成長。」

回首這近三十年的歷程,問及他是否有照自己的規畫走?他說:「人生很多規畫都是枉然的,人生是無常的。我們能做的,最多是在環境裡,看看能不能一路堅持。」

堅持是態度,但在作法上,楊仁烽的這句說法值得玩味:「做任何工作,都要與現實取得平衡。人要有理想,也要有現實。」撇開外人的眼光,在文化人與生意人間的角色裡,楊仁烽正試著找到最精巧的平衡點。

 

楊仁烽

(攝影/陳永錚)

■楊仁烽
出生:1954年
現職:金傳媒執行長兼《經濟日報》社長
學歷:美國密蘇里州立大學企管碩士
經歷:TOM集團出版事業部高級副總裁兼台灣城邦集團首席營運官

延伸閱讀

保險不是買得多保障就多!一個理財童話告訴你:保障型、分紅型、還本型...哪種保險最划算?
保險不是買得多保障就多!一個理財童話告訴你:保障型、分紅型、還本型...哪種保險最划算?

2024-03-29

台股、基金、保險一次看 金龍年全方位理財大計
台股、基金、保險一次看 金龍年全方位理財大計

2024-02-05

後悔買壽險「死了用不到保險金」?如何把遺產轉成退休金自己花...「保單活化」3大好處一次看
後悔買壽險「死了用不到保險金」?如何把遺產轉成退休金自己花...「保單活化」3大好處一次看

2024-08-27

王銘陽傳突請辭富邦金、富邦人壽獨董!逾40年保險經驗受敬重,下一站去哪裡?
王銘陽傳突請辭富邦金、富邦人壽獨董!逾40年保險經驗受敬重,下一站去哪裡?

2024-04-11

4大保險新規將上路!失能險、分紅保單、旅平險...權益有何變化?實支實付副本理賠只能用到這時候
4大保險新規將上路!失能險、分紅保單、旅平險...權益有何變化?實支實付副本理賠只能用到這時候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