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明確的組織制度與流程,有利於MA快速且有系統的學習;中高階主管則必須累積豐富的經驗,才能做好培訓儲備幹部的工作。
近年來,有些企業認為真正有管理能力的人才,不必從基層一步步做起,而應另設更快速培養與拔擢的管道,於是參考外商企業,設計了「儲備幹部(MA,Management Associate)培訓制度」,徵選優秀的研究所畢業生,給予密集的全面訓練,使他們在一、兩年內在各部門見習歷練,並經過持續而嚴格的考核後,開始擔任基層管理職位。
此一作法的期望是:快速升遷的管道、內容豐富且多元的訓練、高水準的同儕,加上高於一般水準的起薪,可以吸引具有潛力的年輕人加入組織,並快速成為管理團隊的新血輪。
此一制度的成敗,繫於幾項因素:
第一,就此一產業的特性而言,扎實的基層工作歷練,是否為良好基層管理者的先決條件?因為「MA」的培訓過程通常是「博而不精」,為了快速了解各單位乃至於整體企業的經營全貌,對每一項業務都只能做到「點到為止」,其結果必然對任何一項基層工作都難以專精扎實。如果將來他們所領導的對象,期望其主管是該項業務的高手,實務經驗及能力皆足以對部屬深入指導協助,則儲備幹部制度所培訓出來的管理者,或許在短期中不易達到此一境界。
第二,現任的各級主管,是否真的了解MA的意義?是否能適切地指導這些雖有潛力,但對各項基層業務卻一知半解的MA?外商企業的儲備幹部制度已行之有年,現任中高階主管可能都是MA出身,深知這些年輕人的潛力、限制及心理狀態,因此,在指導這些周遊各部門的MA頗有經驗,也知道如何教、如何要求、如何鼓勵。剛開始實施此一制度的企業,有不少中高階主管過去都是「行伍出身」,勢必得經過一番摸索適應,才能做好訓練MA的工作。
第三,儲備幹部既無基層實務經驗,亦未曾立過戰功,之所以不次拔擢,是相信他們在管理上極富潛力。然而,如何衡量一位初出校門年輕人的管理潛力,並非易事。如何從學歷、成績、性向測驗,及短短的面談中,歸納出哪些人是值得大力爭取與栽培的未來管理人才,可能需要累積多年的經驗。
第四,組織的制度與流程必須十分完備明確,管理的內涵也有若干深度,才能讓MA可以快速、有系統地學習。否則MA在各部門匆匆走一圈,由於蹲馬步的時間不夠,其領導與專業必然不足以服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