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交流中,語言的使用是我們能否笑傲國際的關鍵因素;在什麼場合、選什麼語言、用什麼溝通方式,需要智慧。
怎麼樣才可以笑傲江湖,就要看國人是否能像阿里巴巴的創辦人馬雲所說的,能傲因為有實力,能笑是因為有胸懷,而胸懷是被冤枉大的。在任何人際溝通或國際交流中,語言的使用是最基本,也最能夠反映我們能否笑傲國際的關鍵因素。語言的使用,至少包括語言的選擇,以及語言表達與詮釋的方式。
一位以「台灣專家中國通」的角色在亞洲成功的美國人,在一次對歐美人士的演講中,說中國人不太能夠理解或接受諷刺的幽默。這話可能以偏概全,卻完全反映了他內心的想法。換句話說,他的溝通方式是直接的。
他在台灣重要的溝通場合中都使用英文;在無關緊要的內容上,則使用中文。但國人明知他是台灣專家中國通,卻還是使用英語,即使他們的英語程度遠不及這位美國人的中文。
這位美國人使用的是在國際交流中的強勢語言,是他本人擅長的英文。因此他特別自信,甚至有咄咄逼人的氣勢;他反諷的訊息總是非常直截了當,有時令人生氣。
他的台灣對口在和他談話時,多數使用也期待對方使用間接的溝通方式,因此常會去揣摩對方說話的背後意義;何況英語是他的弱勢語言,有時也因英文程度未盡臻緻,而無法完全理解對方的反諷語言。並非不能理解嘲諷。
溝通可以根據意思的表達和詮釋之程度不同,而分為間接與直接兩種溝通方式。東亞人的口語表達,比較會依照情境或個人的因素來詮釋,因此意義的傳達比較模糊;說者可能間接傳達其話中話,而聽者也會間接尋找其隱藏的意義。
他的台灣對口在和他談話時,多數使用也期待對方使用間接的溝通方式,因此常會去揣摩對方說話的背後意義;何況英語是他的弱勢語言,有時也因英文程度未盡臻緻,而無法完全理解對方的反諷語言。並非不能理解嘲諷。
溝通可以根據意思的表達和詮釋之程度不同,而分為間接與直接兩種溝通方式。東亞人的口語表達,比較會依照情境或個人的因素來詮釋,因此意義的傳達比較模糊;說者可能間接傳達其話中話,而聽者也會間接尋找其隱藏的意義。
相反的,美國或德國人說話時,所表達的意義,主要還是根據其語文本身的意義來詮釋,比較直接甚至霸氣,也較會從別人話語中直接就話論話。
過去的研究發現兩人關係中,滿意的雙方在表達自己的意圖及詮釋對方的意圖時都比較精準。假設太太對丈夫說:「我覺得有點冷,你呢?」丈夫對這句話有幾種可能的解釋:
過去的研究發現兩人關係中,滿意的雙方在表達自己的意圖及詮釋對方的意圖時都比較精準。假設太太對丈夫說:「我覺得有點冷,你呢?」丈夫對這句話有幾種可能的解釋:
(一)太太只想知道資訊:丈夫是否也覺得冷?
(二)太太暗示丈夫,她想要身體的親密接觸;
(三)太太要求丈夫把窗戶關掉。
若太太的表達方式是直接的,第一個詮釋是正確的;如是間接的,第二及第三個詮釋皆有可能。在這一個情境中,成功的溝通需要說者有能力做出讓對方知道其真正意涵的婉轉表達,同時聽者也要有能力詮釋其真正意涵。
在什麼國際場合、選什麼語言、用什麼溝通方式,需要智慧。
在什麼國際場合、選什麼語言、用什麼溝通方式,需要智慧。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