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商業周刊》推出封面故事「贏家之道」,從領導者、企業、成功城市談論永保競爭力的方法,因版面有限,《今周刊》擷取部分精采內容,以饗讀者。首篇以王建民所屬洋基隊總教練托瑞(Joe Torre)談成功之道,揭開序幕……
為了強調準備的重要性,我讓球員回想二○○四年美國聯盟冠軍賽第四場比賽的痛苦回憶。
我們前面三場都領先波士頓紅襪,在芬威球場舉行的第四場進入最後一局,我們領先一分。
終結者馬利安諾李維拉投球,保送了第一棒打者。波士頓決定換上代跑,一位叫做大維羅伯茲的傢伙,當他盜上二壘時他扭轉局勢及整場冠軍賽。比爾穆勒上場,擊出一支內野安打。
羅伯茲得分追平比數。紅襪隊後來以六比四獲勝,並一路打到世界大賽冠軍。羅伯茲整個冠軍賽都沒上場打擊,可是他準備做好交付的工作。羅伯茲的表現是我隊球員的典範。你或許因為無法上場而覺得挫敗,但那是我的決定。你必須明白當我派你上場時,你最好準備好上場,因為球隊的每個人都指望你。有一天,球隊的每個人都會做出貢獻而贏得冠軍。
身為競爭團隊的一分子,你必須確定自己準備好上場。你只能控制自己做的事。身為球隊總教練,你要為大家負責。你是最後的決策者。在管理球隊二十五年,其中的十一年在洋基隊,我已學會不要活在過去,耽溺於失敗。偉大的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籃球教練約翰伍登有一次跟我說,你可以做好準備,擁有最棒的人才,但你未必可控制結局。
我相信不怕失敗的人都是贏家。記得我哥哥法蘭克五七年和五八年在世界大賽效力於密爾瓦基勇士隊(亞特蘭大勇士前身),對抗洋基隊。我對他欽佩萬分,因他從不擔心下個階段。
他在壓力下茁壯,不自問:「萬一我失敗了?」這就是有遠見的重要性。如果你談到世界大賽的第七場比賽,壓力會大到把你嚇個半死。如果你把它當作是普通的棒球賽、兩隊之中有一隊會贏的層級,你的勝算就變大了。
現在,執行長或經理人,不管是誰,都要注意自己的成員。活在這個電腦時代,凡事都很沒有人味。但到頭來都得回歸人群。你要讓人覺得被需要。即使他們貢獻渺小,這是最重要的,這是體制下運作的道理。我疼愛有心的球員,但未必是有情緒的球員,而那些內心深處受到身心以外事物驅使的人,我就不特別喜愛。球隊的第二十五人和第一人同等重要。我不能放任自己的情緒影響競爭。我必須放走我喜愛的人,留下我未必關心的球員。
競爭者的精髓
我參加及管理四千多場大聯盟比賽,才進入世界大賽。沒有拿到冠軍的經驗為我做好帶領洋基隊的準備。我九五年底接下這份工作,我哥哥法蘭克說我瘋了。其他人則說我根本無法勝任。我只知道洋基老闆喬治史坦伯瑞納會為我提供工具。然後,一切就看我了。我不怕挑戰。
我把它當成大機會。不過,即使有了眾多好手和資源,勇氣才是真正的差別所在。身為經理,或者經營一間公司,你要能確定可以叫某人做某事,且他們會設法做好。那就是競爭者的精髓。
任何真正戰士的最艱難決定是決定在何時退出戰鬥。我總是想,如果二月快過去了,而我沒有對參加春訓感到興奮,是時候到了。這從來沒發生過。幾周前,我們在德州打贏強大的對手遊騎兵隊,賽後我的胃灼熱。這是多年來我的胃第一次那麼灼熱。隊上一名教練賴利波瓦對我說:「對吧?你還是樂在其中。」我確實熱愛大勝的感覺。可是,你不一定要拿到世界大賽冠軍戒指才能當贏家。贏家是每天上場,精疲力竭地完成某件事的人。能夠把他們的能力發揮到淋漓盡致。那才是贏家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