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總是不由人,偶然與必然之間似乎也沒什麼規則可循,最近在美國出版的新書《創造美國的人》提到,凱達爾或許才應該是真正的比爾蓋茲!
在科技產業界一直流傳著一個故事,那就是軟體界的先驅凱達爾(Gary Kildall)錯過了供應IBM第一台個人電腦作業系統的機會,而將這個千載難逢,決定未來科技霸主的機會拱手讓給了競爭對手比爾蓋茲和微軟。在此同時,他也失去了成為世界首富的難得機會。
故事是這樣子的:在一九八○年夏天的某一天,IBM希望能夠找數位研究公司DRI(Digital Research Inc.)的一群工程師談談DRI領先業界的作業系統CP/M的授權問題。不過當時DRI的創辦人凱達爾為了要玩私人飛機,傲慢地回絕了IBM的邀約。
碰了釘子的IBM,於是轉而找到比爾蓋茲和他的作業系統。這件軼事流傳甚廣,以至於科技界的人都用「凱達爾去搞飛機的那一天」來指稱這個事件。許多人都認為凱達爾犯了商業界有史以來的最大錯誤。
不過如果這不是事情的真相呢?如果IBM和微軟不只剝奪了凱達爾可能一夜致富的機會,而且搶去了他在個人電腦革命上應得的功勞呢?在最近出版的一本新書《創造美國的人》(They Made America)當中,就提到了這個問題。
這本書肯定會引起相當的爭議,因為它損及了個人電腦發展史上一些人的名聲,如比爾蓋茲、IBM,以及撰寫微軟DOS作業系統前身QDOS的設計師皮特森(Tim Paterson)。
該書作者堅稱皮特森部分抄襲CP/M,而IBM則擺了凱達爾一道。這本書指出,因為在這場作業系統大戰當中最後勝出的是比爾蓋茲,而不是凱達爾,因而使得全世界的個人電腦使用者必須忍受「超過十年的當機,和因為損失資料和機會所產生的難以估計的經濟成本。」
如果凱達爾當時勝出的話,歷史會有所改變嗎?許多人都這麼認為。科技顧問兼凱達爾的好友華頓(John Wharton)表示,他相信如果主導產業發展的是凱達爾而不是蓋茲的話,這個產業會更具有創新的競爭力。但有人則認為凱達爾缺乏領導電腦產業的能力。
既然眾說紛紜,到底誰是誰非,至少到目前為止,還無法真正做出最後的論斷。
(By Steve Hamm in New York and Jay Greene in Seattle, Business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