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在外商銀行工作的張克維,為德雷莎修女的故事所感動,但經濟的壓力、俗事的紛擾,總讓他難以成行。如今,從印度回來的他深信,「只要願意伸出雙手,就能深刻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這顆不經意播下的種子,八年後果真開花結果。十月初,來自不同背景與台灣各地的團員,組成五男五女的十人團隊,以中華民國和平服務團的名義,暫時拋開繁忙的工作與課業,自費飛過三千里,來到印度加爾各答的「垂死之家」,以親眼看貧窮之極,用雙手捧生命之重。
打從學生時代起,張克維就熱中於參與公益性質的活動,並從中獲得許多寶貴的經驗,「人都有施捨的欲望,當你對人付出愛之後,內心會得到滿足,在提供服務的互動過程中,自己也能跟著成長。」
勞碌營生 割捨難捨掙扎成行
縱有好施之心,但在繁忙的職場壓力下,張克維一度離公益活動愈來愈遠,內心也漸形乾枯,直到友人捎來「垂死之家」義工之旅的訊息,張克維報了名,也通過由三十餘位報名者面試篩選為九位的淘汰過程,但內心卻依然掙扎著是否要成行。
兩大煩惱橫亙在前,首先是假期安排問題,連休十二天假,對於銀行工作繁忙的他,堪稱頭號難題。其次是自費前往,雖說整趟經費僅約三萬元新台幣,但對一名手頭不算寬裕,且剛丟了機車的上班族來說,卻足以令他再三反思,甚至一度想放棄。
「想讓多年來縈繞於想像中的垂死之家,與真實現況做一對照。」這股衝動,讓他克服了阻礙。十月三日出發當天,張克維趕工到深夜,把工作上的事項交代清楚,拎起行囊赴機場,在機上沉睡。
貧窮的加爾各答,滿天盡是烏鴉,街友則四臥於街頭,此一場景恰如《讓高牆倒下吧》所述。這些盤旋天際的死亡使者,似乎隨時準備伺機衝下,攫取垂死街友的肉來飽腹,這一景象讓團員們心驚不已,異常嘈雜的喇叭聲不停歇地穿透入耳,「走在街上,幾乎快撐不住!」張克維坦承。
卸下心牆 面對生命的不堪
所幸位於市集中的「垂死之家」,硬體環境比他想像中要好上許多,讓原本有些緊張的他舒緩不少,但當第一項工作||幫忙洗衣,交到手上時,包括張克維在內的所有成員都緊張起來。
洗衣與洗床單的工作是在日本義工引導下開始,洗衣間異常刺鼻的消毒水與病人的嘔吐排泄物味,讓團員們心情快速下沉,而當掀開被單檢查是否有排泄物時的那一刻,加倍的惡臭撲鼻而至,「當時整個神經都繃得很緊。」張克維說。
考驗這才剛開始,第二天起,團員得幫忙抬病人洗澡、更衣,眼見其他義工都赤著雙手,準備了手套的團員也不好意思使用。當赤手伸入床單內的那一剎那,糊糊黏黏的感覺是對團員內心的一大挑戰,由於病患因無法行動,嘔吐排泄物常直接留在床單上。
除了曾來過一次的領隊權自強,以及少數年齡較長的團員外,這一批以二十幾歲青年為主的團員們,包括張克維在內,最初幾天都不免抗拒去觸碰病人的身體。但由抗拒、嘗試接納,再到從容應對的轉化過程,團員學習到如何卸去武裝,調適心態來面對生命中的挑戰與苦難,他們在每時每刻,一磚一瓦地拆卸心中的高牆。
洗滌心靈 抽離煩擾的現實生活
「一位法國義工特別讓我動容,她替一名病患換藥,打開紗布時,傷口嚴重腐爛,深可見骨,皮像是沾著的,隨時會掉,我當時嚇住了,可是她卻若無其事,一邊換藥一邊用法文親切與病患聊天,病患並沒聽懂她的話,但卻笑了,因為感受到關心與尊重。」這一幕讓張克維體會深刻,正如德雷莎修女的默禱文,「窮人赤身露體,不僅希望有人給他一塊布,更希望有人給他應有的尊嚴。」
會送進垂死之家者,多半病情嚴重,差不多一半人的生命在此劃上句點,再無法走出此地,修士與義工抬著裹白布的遺體送往停屍間的場景經常可見。來此之前,團員都曉得這一狀況,也做過心理建設,但來自閱讀的簡單體會,畢竟不同於每日親炙生命凋零的沉重。團員之一,三十歲的小安就一度情緒崩潰,撐不起、幫不完的感覺,讓她直想逃離這傷心之城。
每天晚上的服務經驗分享,像一縷線穿過十顆心,一起擔起白天工作的緊張與異鄉生活的不適。十月的加爾各答溫差極大,白天高到攝氏三十度,夜晚卻低至十餘度,不少團員都感冒了。而對已經進入職場的張克維等人,徹底剝奪私我空間的合宿壓迫感,也形成一大負擔。
度過生活與義工服務上的種種辛苦,張克維仍慶幸他走了這一遭,不是談高調地奉獻付出,更重要的是有機會將自我從煩擾的現實生活中抽離、喘息,在完全陌生的異鄉洗滌心靈,重新出發。「垂死之家」的病患只得到他十二天的照料,但在這三百小時的服務與旅程中,他重新肯定了自我,旅程收割的豐富果實,影響是一生。
伸出雙手 感受自我價值的片刻
「工作中不免有挫折、沮喪,有時也會懷疑自己。在這裡,自我的價值重新得到肯定,你可以感覺,自己不只是每天坐在電腦前八小時,只會咀嚼數字與提供分析。到垂死之家,或其他需要協助的地方,你不必是醫師,只要願意伸出雙手,就能深刻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張克維說。
第二度來到此地的權自強,親眼目睹團員每天驚人的成長,包括他自己在內。誠如李家同教授所說:「我過去也號稱為窮人服務過,可是我總找些愉快的事做……,我不敢面對人類最悲慘的事。」
六年前的權自強也怕,怕撐不住這分沉重,因此安排了一趟印度之旅,卻只敢以短暫的兩天,停留於「垂死之家」。這顆希望種子,六年後帶著一批青年,遠渡重洋,來向「貧窮的極致」學習,每天謙卑地彎下腰,小心翼翼抱起骨瘦如柴的病患,為他們沐浴、更衣,深怕一用力就會戳傷、戳痛他們。而與修女圍著垂危的病患,齊為他祈禱,直到往生,這分經歷更令他難以忘懷。
張克維是新種子,如同前輩一般,他在每個可能的角落布種,相信在某時某刻,這些種子會在台灣或世界的任一邊緣,昂然地萌出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