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姑且把一個人的工作績效,用一個簡單的公式來表達:熱衷度×能力=績效。因此,當一個人能力再強,但對工作的熱衷度已經不高時,績效必然不佳,那麼就該讓他換新工作了。我用「經濟在位期」來代表每個人在他的工作崗位上有一個經濟期,在位過短無法充分發揮,過長則習慣養成無法創新突破。所以組織必須不時安排調動,來協助公司及個人的成長。
我用「經濟在位期」來代表每個人在他的工作崗位上有一個經濟期,在位過短無法充分發揮,過長則習慣養成無法創新突破。所以組織上必須不時安排調動,來協助公司及個人的成長。
但是,對於一個組織來說,經常換人可能造成工作不連貫及商機延誤,但事實上這種問題並不難解決,只要透過標準化的程序,以及事前詳細的文件紀錄、交接,就可以讓新人很快上軌道。踏著前人的成果前進,如果新人還有高度的興趣及好奇心,往往可以讓績效更加提升。
自本期起,聯華電子公司執行長宣明智在本刊撰寫專欄,分享他在高科技產業界多年的管理心得。宣明智早期服務於工研院電子所,後來加入聯電,歷任聯電副總經理、總經理、總裁、董事長職位,在高科技產業已有近三十年的經驗。 在多年與同事相處的經驗中,我發現一個人的工作績效,往往不只是看他的能力,還要看他對工作的興趣高不高,因為一個樂於工作的人,往往可以樂此不疲,而且還能不斷地精益求精,讓工作績效不斷提升。
管理不外乎人性,我也經常在思考人性與管理的各種理論,但最後得到的結論還是,一旦人在某個工作上疲累了,就該儘快換掉,即使是平行轉換職務都有幫助,不論是對企業或個人都有好處。例如採購的人做久了,能夠玩的招數一成不變,也很容易被供應商看穿,這時就該趕緊換人做做看。
同樣的,在管理上我也聽過一種小祕訣,可以激發出員工的潛能。例如主管交待給部屬一個企畫案,兩天後當部屬把他的企畫案交上來時,主管看都不看,就告訴部屬說:「你就只能寫這樣嗎?」於是,部屬就很惶恐地說:「好,我再回去努力。」於是,一個禮拜後,他又把新的企畫案交上來,結果,主管還是把它退回去,並表示:「你應該可以做的更好。」
於是,就這樣來回好幾次,部屬最後交了一個報告,並且說:「我實在沒辦法了,我已絞盡腦汁,這是我所能夠做的最好的計畫了。」在這種來來回回的過程中,主管可能並不需真正花時間去了解該計畫,但這樣的激勵卻為公司找出了一個最佳計畫。
這個故事聽來像一個笑話,不過,卻是很多企業在管理上的盲點,有些主管無法激發出部屬的潛力,結果部屬隨便做個報告就交上來,搞了半天,最後都還是上面的人在做計畫,不是下面的人在辦事,這種主管可以說是完全不懂管理。
談到這裡,也讓我想起多年前,聯電在日本買下新日鐵集團旗下的一座八吋晶圓廠,當時我多次赴日本談判,一直談到最後,敲定以新台幣四億多元的金額收購(現在這家公司市值已達新台幣四百多億元),這個價位讓許多人都相當吃驚,因為實在太便宜了。
事後,曹董(聯電董事長曹興誠)跟我一起到日本館山工廠,覺得這個地方風景又美、工廠又好,員工素質很高,實在是很好的一個策略購併案。他回想當時授權讓我去談,聽我跟他報告說這個工廠有多好,內心一直有衝動想去日本看看,但結果他還是按耐住不去日本看廠,因為他怕會因為實在太喜歡了,很快就答應對方所提的條件,結果,也因為他的授權,讓聯電做了一個最好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