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年網通股泡沫之後,上班族的痛苦指數一路攀高。所有的工作,不再有輕鬆的,不論那個行業,都在控制成本、調整人力資源,一波波的緊縮、裁員,讓原本兩個人,甚至三個人的工作,落到一個人的身上。
不要懷疑,如果你不做,一定有人做。在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環境下,有工作一定比失業好。
這樣的認知,對剛出校門,心情茫然的大學畢業生而言,恐怕更是心有戚戚焉。
根據統計,最近三年的大學應屆畢業生,有超過五成以上找不到工作,去年甚至超過七成。今年在鳳凰花開的季節,正逢SARS肆虐,看來就業情況,一定比去年還低,「畢業即失業」的問題,恐怕要籠罩這群初出校門的莘莘學子。
其實,事在人為。同樣的應屆畢業生,還是有人能一畢業就找到年薪千萬以上的工作;也有人勇於承受拒絕,不畏困難的在仲介行業吸取經驗,不斷增加自己的所得,成為一個在職場站穩腳跟的中堅份子;還有人積極的在三天內,找到一個人人稱羡的外商公司工作……。
本期的封面故事「畢業不失業」,就是整理出這些成功案例的竅門,讓應屆畢業生可以在面對挑戰時,能比別人有更多的認知。當然,這些成功的案例不勝枚舉,如何找到對的方法、做對的事,就端視每個人能否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了。
競爭始終存在,應屆畢業生的職場競爭,就和達爾文的「物競天擇」學說一樣;大家在求學之路上,一路過關斬將,在競爭始終存在的壓力下,如何在畢業後打贏就業的第一仗,就成了應屆畢業生們能否適應社會生活的殘酷挑戰了。
但進入社會後,競爭並未停止,「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淘汰賽,還會透過各種考驗不斷地進行著。像是當前的SARS,就威脅著多數企業的生存,一旦撐不過疫情帶來的市道蕭條,自然就有因而關閉解散的公司。
不過,有危機自然就有商機,對一些在這波SARS風暴下衝鋒陷陣的產業而言,可說是遭逢千年不遇的好時機;像是口罩、耳溫槍、溫度計、酒精、VCD、電信業、視訊產業、甚至是高爾夫球產業……,都是這波天災中的獲勝者。
本期的特企,即是報導SARS肆虐下的勝出產業。他們的勝出,或許只是機運,但把握客觀環境的變化,快速調整決策以因應形勢的轉變,不也是勝者生存下來的必要條件嗎?